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

基于企业生态理论的农业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4页
1 导论第14-23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4-16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4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2 农业企业生态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3-33页
 2.1 生态的基础理论第23-25页
  2.1.1 生态研究的主要规律和基本原理第23-24页
  2.1.2 生态研究的理论及延伸第24-25页
 2.2 企业生态的有关理论第25-29页
  2.2.1 企业生态的概念第25-26页
  2.2.2 企业生态的类型第26-27页
  2.2.3 企业生态的基本分析角度第27-29页
 2.3 农业企业生态理论框架构建第29-32页
  2.3.1 农业企业生态的概念第29页
  2.3.2 农业企业生态的基本类型第29-30页
  2.3.3 农业企业生态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农业企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分析第33-44页
 3.1 国内外农业企业现状分析第33-38页
  3.1.1 国外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3-34页
  3.1.2 国内农业企业差距比较分析第34-36页
  3.1.3 国外经验借鉴第36-38页
 3.2 农业企业的内部生态因子分析第38-42页
  3.2.1 农业企业的制度因子第38-39页
  3.2.2 农业企业的资源因子第39-40页
  3.2.3 农业企业文化及其进化第40-42页
 3.3 农业企业的外部生态环境分析第42-43页
  3.3.1 农业企业经济因子第42页
  3.3.2 农业企业社会因子第42-43页
  3.3.3 农业企业自然环境因子第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农业企业个体生态系统分析第44-67页
 4.1 农业企业个体生态系统的机能与调控第44-55页
  4.1.1 农业企业的分类及特点第44-47页
  4.1.2 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第47-52页
  4.1.3 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演化第52-54页
  4.1.4 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第54-55页
 4.2 农业企业个体生态系统与环境第55-64页
  4.2.1 农业企业与环境的适应及互动第56-59页
  4.2.2 生态系统中的内外生态因子第59-63页
  4.2.3 生命机体能力识别第63-64页
 4.3 农业企业个体生态系统的生命力第64-66页
  4.3.1 生态系统的生存力第64页
  4.3.2 生态系统的发展力第64-65页
  4.3.3 生态系统的创新力第65页
  4.3.4 生态系统的竞争力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农业企业生态系统分类解析第67-89页
 5.1 农产品生产企业生态系统第67-77页
  5.1.1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分类及生产特点第67-70页
  5.1.2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项目选择第70页
  5.1.3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选址和布局第70-73页
  5.1.4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第73-74页
  5.1.5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业绩评价第74-77页
 5.2 农产品加工企业生态系统第77-84页
  5.2.1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类和特点第77-78页
  5.2.2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第78-80页
  5.2.3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第80-82页
  5.2.4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第82-84页
 5.3 农产品流通企业生态系统第84-86页
  5.3.1 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选址与布局第84-85页
  5.3.2 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运营管理第85页
  5.3.3 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营销策略第85-86页
 5.4 农业服务性企业生态系统第86-88页
  5.4.1 农业服务性企业的选址第87页
  5.4.2 农业服务性企业的功能完善第87-88页
  5.4.3 农业服务性企业的应变能力第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6 农业企业种群及农业企业群落构建第89-105页
 6.1 农业企业的种群生态分析第89-95页
  6.1.1 农业企业种群的含义及内容第89-91页
  6.1.2 农业企业种内的自我调节第91-93页
  6.1.3 农业企业种间的相互作用第93-94页
  6.1.4 农业企业种群内的聚集与扩散第94-95页
 6.2 农业企业生态网——农业产业群落及群系第95-104页
  6.2.1 农业企业生态过程第95-96页
  6.2.2 农业产业群落的结构与格局第96-100页
  6.2.3 农业企业群落的演替第100-102页
  6.2.4 农业企业群系与区域比较效益的转换第102-104页
 6.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7 农业企业生态效果综合评价第105-118页
 7.1 农业企业生态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第105页
 7.2 评价指标选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105-106页
  7.2.1 指导思想第105页
  7.2.2 原则第105-106页
 7.3 农业企业生态效果评价指标设计第106-112页
  7.3.1 农业企业稳定水平指标第106-107页
  7.3.2 农业企业缓冲水平指标第107-108页
  7.3.3 农业企业自净水平指标第108-109页
  7.3.4 农业企业抗逆水平指标第109-110页
  7.3.5 农业企业恢复水平指标第110-112页
 7.4 农业企业生态效果评价程序第112-116页
  7.4.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构建第112-113页
  7.4.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13-116页
  7.4.3 评价标准的确定第116页
 7.5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8 基于企业生态的农业企业发展对策第118-130页
 8.1 农业企业个体发展对策第118-125页
  8.1.1 搞好农业企业的生态定位第118-119页
  8.1.2 确立收获目标,加强品牌管理第119-121页
  8.1.3 转换经营机制,改善农业企业生境第121-122页
  8.1.4 实施适应农业企业进化的战略调整第122-124页
  8.1.5 以多种经营提高企业个体耐受限度第124页
  8.1.6 以一体化经营拓宽企业个体生态位第124-125页
 8.2 农业企业整体发展对策第125-129页
  8.2.1 整合生态因子,促进保健功能完善第125-127页
  8.2.2 从生态角度促进农业企业自组织第127-128页
  8.2.3 以交叉催化循环促进农业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第128-129页
 8.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9 农业企业生态系统的实证分析第130-138页
 9.1 实证研究的对象选择与选择依据第130页
  9.1.1 对象选择第130页
  9.1.2 选择依据第130页
 9.2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分析第130-135页
  9.2.1 内部生态因子分析第130-134页
  9.2.2 外部生态环境分析第134-135页
 9.3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策略建议第135-138页
  9.3.1 多渠道吸引投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第135页
  9.3.2 调整结构,巩固企业生态位第135-136页
  9.3.3 形成以技术为支撑的发展模式进化第136页
  9.3.4 实施瞄准系统分解者的发展战略第136-137页
  9.3.5 增强活力,把握公司的集群与扩散步伐第137-138页
结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独创性声明第149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专利质量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FPGA在红外图像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