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农业观光的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农业观光的产生因素 | 第10-11页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第10-11页 |
·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及工作假期的增加 | 第11页 |
·交通条件日益完善 | 第11页 |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 第11页 |
·农业观光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农业观光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农业观光的发展概况 | 第13页 |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和类型 | 第13-15页 |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 第13-14页 |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 第14-15页 |
·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相关学科及理论 | 第15-18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15-16页 |
·景观美学 | 第16页 |
·旅游心理学 | 第16-17页 |
·旅游美学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原理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2 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原则与理论 | 第19-21页 |
·规划原则 | 第19-20页 |
·规划理论 | 第20-21页 |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内容 | 第21-25页 |
·分区规划 | 第21-22页 |
·交通道路规划 | 第22页 |
·生产栽培规划 | 第22页 |
·景观绿化规划 | 第22-23页 |
·环境保护规划 | 第23-25页 |
·旅游管理规划 | 第25页 |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的探索 | 第25-30页 |
·自然景观资源规划要点 | 第26-27页 |
·人工景观的规划要点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以黑龙江绿色家园休闲农业观光园为例进行的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实践 | 第31-52页 |
·区域概况 | 第31-32页 |
·自然概况 | 第31-32页 |
·农业状况 | 第32页 |
·区域发展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生态环境优良 | 第32页 |
·旅游资源丰富 | 第32-33页 |
·投资环境良好 | 第33页 |
·区域特色经济明显 | 第33页 |
·规划设计总则 | 第33-37页 |
·规划范围 | 第33页 |
·旅游区性质定位 | 第33-34页 |
·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 第34-35页 |
·市场潜力预测 | 第35页 |
·观光主题的确定 | 第35页 |
·规划依据 | 第35-36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36页 |
·规划原则 | 第36页 |
·规划目标 | 第36-37页 |
·旅游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 第37-38页 |
·分区原则 | 第37页 |
·功能分区 | 第37-38页 |
·总体布局 | 第38页 |
·旅游项目策划及创意 | 第38-40页 |
·核心区 | 第38-39页 |
·景观区 | 第39-40页 |
·植物景观规划 | 第40-41页 |
·游览线 | 第41-42页 |
·特色风情游览线 | 第41-42页 |
·山林野趣游览线 | 第42页 |
·品牌形象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42-45页 |
·景区品牌形象 | 第42页 |
·景点标志系统 | 第42-43页 |
·服务设施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 第43-44页 |
·餐饮服务设施 | 第44-45页 |
·娱乐休闲设施 | 第45页 |
·商业购物设施 | 第45页 |
·医疗设施 | 第45页 |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 第45-46页 |
·指导思想 | 第45页 |
·准则 | 第45-46页 |
·旅游产品开发结构 | 第46页 |
·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 第46-47页 |
·旅游产品市场开发 | 第46页 |
·宣传促销 | 第46-47页 |
·客源市场开发 | 第47页 |
·风景区容量测算与控制 | 第47-49页 |
·环境容量估算 | 第47-48页 |
·游客规模预测 | 第48-49页 |
·分期建设规划 | 第49页 |
·旅游效益分析 | 第49-51页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49-50页 |
·生态效益评价 | 第50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