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信道预测的意义 | 第7-9页 |
·信道预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2-23页 |
·移动信道 | 第12-19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多径传播的特性 | 第13-18页 |
·平坦快速衰落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 第19-23页 |
·受加性高斯白噪声恶化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 第19-23页 |
第三章 基于ESPRIT 的信道预测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 第23-34页 |
·基于ESPRIT 的信道预测算法及其与其它预测算法的比较 | 第23-29页 |
·基于ESPRIT 的信道预测算法 | 第23-25页 |
·基于最大熵算法的信道预测 | 第25-27页 |
·长距离信道预测算法(LRP) | 第27-28页 |
·基于ESPRIT、MEM、LRP 的信道预测算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ESPRIT 信道预测算法 | 第29-33页 |
·高阶累积量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ESPRIT 信道预测算法 | 第29-31页 |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ESPRIT 信道预测算法仿真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仿射投影算法的信道预测 | 第34-60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基于LMS 的信道预测和基于RLS 的信道预测 | 第35-50页 |
·基于LMS 的信道预测 | 第35-40页 |
·基于RLS 的信道预测 | 第40-50页 |
·基于仿射投影算法的信道预测 | 第50-59页 |
·仿射投影算法分析 | 第50-57页 |
·APA 与LMS、RLS 算法的比较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摘要 | 第66-69页 |
ABSTRACT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