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电离层年度异常的研究 | 第13-15页 |
·电离层暴的研究 | 第15-18页 |
·本文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电离层基本理论以及地球空间暴的背景知识 | 第20-43页 |
·电离层基本理论 | 第20-31页 |
·光化学过程 | 第20-22页 |
·由中性风、电场和扩散引起的输运过程 | 第22-29页 |
·电离层年度异常的初步解释 | 第29-31页 |
·地球空间暴的背景知识 | 第31-43页 |
·太阳耀斑与磁暴的关系 | 第31-33页 |
·地磁暴的形态 | 第33-35页 |
·地磁参数 | 第35-37页 |
·行星际介质在磁暴发生中的作用 | 第37-39页 |
·磁层亚暴的电离层表象 | 第39-40页 |
·热层暴和电离层暴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全球电离层TEC 的年度异常变化 | 第43-74页 |
·研究背景 | 第43-46页 |
·电离层年度异常的定义 | 第43-45页 |
·目前的研究状况 | 第45-46页 |
·全球TEC 随时间的异常变化特性 | 第46-67页 |
·全球TEC 的获取 | 第47-53页 |
·“自然正交函数”分析TEC | 第53-60页 |
·傅立叶方法分析TEC | 第60-63页 |
·季节异常和半年异常的物理解释 | 第63-66页 |
·季节正常最大值地方时的物理解释 | 第66-67页 |
·全球电离层TEC 异常变化的经度特征 | 第67-72页 |
·季节变化,半年变化的经度特征及其解释 | 第67-72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节 顶部电离层离子浓度的异常变化 | 第74-88页 |
·研究背景 | 第74-75页 |
·顶部电离层电子浓度年度异常分析 | 第75-83页 |
·数据库介绍 | 第75-76页 |
·“自然正交函数”分析顶部电离层电子浓度 | 第76-83页 |
·对地磁活动的响应 | 第83-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节 强磁暴期间电离层活动—个例分析 | 第88-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8-89页 |
·东亚地区的电离层暴时响应 | 第89-102页 |
·太阳及行星际空间地磁环境 | 第89-91页 |
·东亚-澳大利亚测高仪台网监测暴时电离层大尺度变化 | 第91-94页 |
·G PS 台网和Topex 卫星联合监测暴时电离层大尺度变化 | 第94-98页 |
·热学解释 | 第98-102页 |
·美洲地区的电离层暴时响应 | 第102-104页 |
·中低纬“super-fountain effect”和中高纬正负暴共存 | 第102-104页 |
·太阳风磁层电场在对偶经度上的效应 | 第104-110页 |
·太阳风电场向低纬电离层的渗透 | 第104-109页 |
·风场扰动发电机电场向低纬电离层的渗透 | 第109-110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110-114页 |
第六节 电离层暴的统计特征 | 第114-140页 |
·目前的研究结果 | 第114-120页 |
·中高纬地区 | 第114-118页 |
·低纬及赤道地区 | 第118-120页 |
·暴时全球TEC 变化的统计分析 | 第120-128页 |
·正负暴发生的概率及其解释 | 第120-126页 |
·延迟时间 | 第126-128页 |
·电离层TEC 的短期预报 | 第128-138页 |
·对平静日的预报 | 第128-132页 |
·暴时短期预报 | 第132-138页 |
·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七节 总结和展望 | 第140-144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40-142页 |
·今后的工作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63页 |
附录 学术论文完成情况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