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输电市场的交易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论文版权使用授权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电力市场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 ·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 第13-14页 |
| ·输电市场方面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计划体制下输电领域的情况综述 | 第16-20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计划体制下的输电概况 | 第16-18页 |
| ·计划体制下的输电投资概况 | 第16-17页 |
| ·计划体制下的输电规划概况 | 第17-18页 |
| ·计划体制下的输电经济性概况 | 第18页 |
| ·计划体制下的输电管理概况 | 第18页 |
| ·计划体制下输电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 第18-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输电市场 | 第20-3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电力市场概况 | 第20-22页 |
| ·不同管理体制下的电力市场模式 | 第20-21页 |
| ·电力市场的特征和作用 | 第21-22页 |
| ·标准电力市场设计 | 第22-27页 |
| ·美国电力市场设计方案 | 第22-24页 |
| ·北欧电力市场设计方案 | 第24-27页 |
| ·输电市场的定义和内容 | 第27页 |
| ·输电市场的特点 | 第27-28页 |
| ·国内输电市场的现状综述 | 第28-33页 |
| ·2005 年电力生产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输电市场的改革现状 | 第29-30页 |
| ·输电市场的价格机制现状 | 第30页 |
| ·输电市场的管理现状 | 第30-32页 |
| ·输电市场的技术现状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输电市场交易模式的研究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输电市场的运营模式 | 第34-35页 |
| ·输电市场的电价 | 第35-40页 |
| ·输电市场电价的作用 | 第35-36页 |
| ·输电市场电价的定价原则和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 ·输电费用的构成 | 第37-38页 |
| ·输电市场的价格体系 | 第38-40页 |
| ·跨省输电费用计算的研究 | 第40-48页 |
| ·跨区域输送电量的情况 | 第40-42页 |
| ·跨省输电交易综述 | 第42页 |
| ·跨省输电费用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42-48页 |
| ·大用户直购电 | 第48-50页 |
| ·直购电对调度与运营的影响 | 第48页 |
| ·大用户直购电模式 | 第48-50页 |
| ·输电市场交易中的金融工具 | 第50-53页 |
| ·金融工具简介 | 第50-51页 |
| ·输电权的涵义 | 第51页 |
| ·金融输电权在输电市场的应用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输电市场管理模式的研究 | 第54-79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输电市场的投资、融资 | 第54-62页 |
| ·输电市场的投资、融资现状 | 第54-56页 |
| ·电力投资的分析方法 | 第56-59页 |
| ·输电市场的融资 | 第59-62页 |
| ·市场条件下的输电网规划 | 第62-70页 |
| ·电力规划新模式 | 第63-64页 |
| ·促进厂网规划协调的整体框架 | 第64-65页 |
| ·厂网规划协调新模型 | 第65-68页 |
| ·厂网协调发展系数 | 第68-69页 |
| ·促进厂网规划协调的结论 | 第69-70页 |
| ·输电市场的运营与监管 | 第70-72页 |
| ·输电阻塞管理 | 第70-71页 |
| ·“三公”调度 | 第71-72页 |
| ·市场条件下的电网接入模式 | 第72-77页 |
| ·电网接入模式的提出 | 第73页 |
| ·接入费用的研究 | 第73-74页 |
| ·接入费用的作用 | 第74-75页 |
| ·接入规则的研究 | 第75-77页 |
| ·电网接入模式的相关结论 | 第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6章 我国输电市场的未来展望 | 第79-88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 | 第79-82页 |
| ·区域电力市场的提出 | 第79-80页 |
|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情况 | 第80-81页 |
| ·区域电力市场的模式 | 第81-82页 |
| ·区域电力市场的发展契机 | 第82页 |
|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 第82-85页 |
| ·特高压电网的提出 | 第82-83页 |
| ·特高压电网的情况综述 | 第83-84页 |
| ·特高压电网的优势 | 第84-85页 |
| ·我国输电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85-87页 |
| ·区域电力市场发展与国家电力市场发展的矛盾 | 第85页 |
| ·输电市场的和谐发展 | 第85-86页 |
| ·跨时域、跨区域的电力市场模式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项目)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