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9页 |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9页 |
| ·LC-MS在中草药成分定性分析和结构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 ·LC-MS在中草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LC-MS在中草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LC-MS在中草药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 ·中草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29-36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30-32页 |
| ·单宁类化合物 | 第32-33页 |
| ·酚类化合物 | 第33-34页 |
| ·皂苷类化合物 | 第34-35页 |
| ·多糖类 | 第35-36页 |
| ·其它中草药化学成分 | 第36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6-3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8-39页 |
| 第二章 LC-MSMS法同时测定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药品 | 第40-41页 |
| ·仪器 | 第41页 |
|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 ·质谱条件 | 第41页 |
| ·标准样品配制 | 第41-42页 |
| ·样品制备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质谱分析 | 第42-44页 |
| ·流动相选择 | 第44-45页 |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45-47页 |
| ·加样回收实验 | 第47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七种中草药提取物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研究 | 第49-63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 ·研究材料 | 第50-51页 |
| ·试剂 | 第51页 |
| ·仪器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 ·羟基自由基测定方法及装置流路 | 第51-52页 |
| ·中草药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 第52-53页 |
| ·抗氧化剂清除O_2~(.-)的测定方法—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检测法 | 第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OH方法条件优化 | 第53-56页 |
| ·二价铁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鲁米诺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清除.OH抗氧化剂浓度(C)与抑制率(I)的关系 | 第56-58页 |
| ·清除O_2~(.-)抗氧化剂浓度(C)与抑制率(I)的关系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三种中草药提取物对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 第63-75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4-66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64-65页 |
| ·仪器 | 第65页 |
|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验原理 | 第65页 |
| ·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 ·DNA损伤产物发光测定体系的建立 | 第66页 |
| ·阿魏酸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6-67页 |
| ·迷迭香提取物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7-68页 |
| ·银杏提取物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8-69页 |
| ·三种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 第69-72页 |
| ·讨论 | 第72-75页 |
| 结语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90页 |
| 附录 | 第90-92页 |
| 后记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