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暴雨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暴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暴雨泥石流预报预警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暴雨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 第27-48页 |
·引言 | 第27页 |
·暴雨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27-30页 |
·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地貌条件 | 第29页 |
·水源条件 | 第29-30页 |
·暴雨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暴雨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 第31-46页 |
·水动力模式暴雨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 第31-39页 |
·第一阶段分析 | 第32-35页 |
·第二阶段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阶段分析 | 第37-39页 |
·土动力模式暴雨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 第39-46页 |
·土动力模式暴雨泥石流形成过程 | 第39-41页 |
·土动力模式暴雨泥石流形成各阶段分析 | 第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暴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空间预测)研究 | 第48-78页 |
·引言 | 第48页 |
·危险度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60页 |
·构建区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8-49页 |
·构建备选指标体系的思路 | 第49-50页 |
·危险度区划的分区评价体系和区划指标等级的划分 | 第50-51页 |
·危险度区划的分区评价体系 | 第50-51页 |
·危险度区划指标等级的划分 | 第51页 |
·危险度区划指标的量化 | 第51-56页 |
·定量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 第52-55页 |
·定性指标的量化 | 第55-56页 |
·备选指标体系的筛选与优化 | 第56-60页 |
·粗糙集理论简介 | 第56-57页 |
·数据离散化处理 | 第57页 |
·基于粗糙集理论对备选指标体系的筛选与优化 | 第57-58页 |
·实例 | 第58-60页 |
·危险度区划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7页 |
·基于改进的AHP法确定区划指标的主观权重 | 第60-64页 |
·基于粗糙集理论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 第61-63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63-64页 |
·由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 第64页 |
·基于熵值法确定区划指标的客观权重 | 第64-66页 |
·基于综合权重法确定区划指标的权重 | 第66-67页 |
·危险度区划模型的建立 | 第67-76页 |
·粗糙模糊可拓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基本原理 | 第69页 |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 第69-70页 |
·确定待评物元 | 第70页 |
·根据距的定义确定关联函数值 | 第70页 |
·计算关联度,并确定待评区域危险度等级 | 第70-71页 |
·实例 | 第71-76页 |
·区划指标的选取及其等级的确定 | 第71页 |
·区划指标隶属度化 | 第71-73页 |
·物元的构造 | 第73-74页 |
·计算待评区划单元的关联函数值 | 第74-75页 |
·确定待评区划单元泥石流危险度等级 | 第75-76页 |
·区划结果分析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预警(时间预报)研究 | 第78-107页 |
·引言 | 第78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预警基本原理 | 第78-81页 |
·可预报预警性原理 | 第78-79页 |
·成因组合预报预警原理 | 第79页 |
·时间预报分类原理 | 第79-81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81-105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活动趋势长期预测模型 | 第81-90页 |
·基本原理 | 第81-83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实例 | 第85-90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近期险情中期预报模型 | 第90-97页 |
·基本原理 | 第91页 |
·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91-94页 |
·算例 | 第94-97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险情随机判别短期预报模型 | 第97-105页 |
·基本原理 | 第98-99页 |
·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99-104页 |
·算例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基于GIS的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集成研究 | 第107-131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开发策略 | 第108-110页 |
·系统开发原则 | 第108页 |
·系统开发方法 | 第108-109页 |
·系统开发策略 | 第109-110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设计 | 第110-123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10-112页 |
·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 第112-113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113-123页 |
·数据模型 | 第113-114页 |
·数据库内容 | 第114-115页 |
·数据库构建流程 | 第115-116页 |
·属性数据库设计 | 第116-123页 |
·系统集成及主要功能实现 | 第123-130页 |
·集成开发的实现 | 第123-124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空间预测结果可视化 | 第124-126页 |
·区域暴雨泥石流时间预报结果可视化 | 第126-129页 |
·信息发布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131-133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5页 |
一、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5页 |
二、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