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10页 |
·冰芯D/O事件时标校正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主要内容和初步认识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背景、材料和方法 | 第12-19页 |
·神农架地理环境 | 第12-15页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地质地貌 | 第12-13页 |
·气候特征 | 第13-14页 |
·水文特征 | 第14页 |
·土壤类型 | 第14页 |
·植被分布 | 第14-15页 |
·洞穴概况和石笋材料 | 第15-16页 |
·洞穴概况 | 第15页 |
·石笋材料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铀系测年 | 第16-17页 |
·测试步骤及结果 | 第17页 |
·氧碳同位素测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石笋δ~(18)O的气候记录 | 第19-27页 |
·石笋δ~(18)O记录时标的建立 | 第19-21页 |
·石笋δ~(18)O记录 | 第21-27页 |
·石笋δ~(18)O机理探讨 | 第21-22页 |
·石笋δ~(18)O值的相对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 第22页 |
·神农架石笋δ~(18)O的气候意义 | 第22-25页 |
·东亚夏季风D/O事件的成因机制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冰芯D/O事件时标校正 | 第27-34页 |
·冰芯定年方法概述 | 第27-28页 |
·冰年层计数法 | 第27页 |
·等时线法 | 第27-28页 |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 | 第28页 |
·冰流模式计算 | 第28页 |
·GRIP、GISP2和North Grip时标简述 | 第28-29页 |
·冰芯D/O事件时标的比较 | 第29-30页 |
·石笋δ~(18)O时标对冰芯D/O事件时标的校正 | 第30-33页 |
·Toba火山喷发年代的石笋记录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及“See-saw”机制的探讨 | 第34-36页 |
·南北半球亚热带古气候记录对比 | 第34-35页 |
·千年尺度南北亚热带季风降水反相位的理论探讨 | 第35-3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