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失职罪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 第16-35页 |
(一)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客体要件分析 | 第16-20页 |
1. 犯罪客体概述 | 第17页 |
2. 本罪客体的争议分析 | 第17-20页 |
(二)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分析 | 第20-24页 |
1. 犯罪的客观方面概述 | 第20-21页 |
2. 本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分析 | 第21-24页 |
(三)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要件分析 | 第24-29页 |
1. 犯罪的主体概述 | 第24页 |
2.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争议分析 | 第24-27页 |
3. 实务中本罪主体的界定 | 第27-29页 |
(四)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分析 | 第29-35页 |
1. 犯罪的主观方面概述 | 第29-30页 |
2. 本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分析 | 第30-33页 |
3. 间接故意型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具体认定 | 第33-35页 |
二、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分析 | 第35-54页 |
(一) 国内外因果关系学说评析 | 第35-41页 |
1. 英美法系下的因果关系 | 第35-37页 |
2. 大陆法系下的因果关系 | 第37-39页 |
3. 我国因果关系的现状 | 第39-41页 |
(二) 传统因果关系的不足 | 第41-43页 |
(三) 本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43-50页 |
1. 失职行为与污染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44-45页 |
2. 危害结果与污染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45-48页 |
3. 失职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48-50页 |
(四) 本罪因果关系在实务中的判断 | 第50-54页 |
1. 本罪因果关系的特点 | 第50-51页 |
2. 本罪因果关系在实务中的判断 | 第51-54页 |
三、造成环境监管失职罪困境的原因 | 第54-62页 |
(一) 主观原因 | 第54-55页 |
(二) 客观原因 | 第55-56页 |
(三) 立法技术原因 | 第56-62页 |
1. 刑罚的配置 | 第57-58页 |
2. 本罪刑罚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3. 由结果犯变为危险犯是本罪的理性转化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