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22页 |
|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1页 |
| ·石油管材钢CO_2腐蚀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13-16页 |
| ·碳(C)的作用 | 第13-14页 |
| ·铬(Cr)的作用 | 第14页 |
| ·镍(Ni)的作用 | 第14页 |
| ·锰(Mn)的作用 | 第14-15页 |
| ·钼(Mo)的作用 | 第15页 |
| ·硅(Si)的作用 | 第15-16页 |
| ·钨(W)的作用 | 第16页 |
| ·铜(Cu)的作用 | 第16页 |
| ·腐蚀环境的影响 | 第16-20页 |
| ·Cl~-的影响 | 第16-17页 |
| ·CO_2的影响 | 第17-19页 |
| ·CO_2腐蚀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CO_2的腐蚀机制 | 第18-19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流速的影响 | 第20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准备 | 第22-26页 |
| ·材料成分及热处理制度 | 第22页 |
| ·样品尺寸及保存 | 第22-23页 |
| ·溶液的配置及pH的测定 | 第23页 |
|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4页 |
| ·金相观察步骤 | 第24-25页 |
| ·XRD的测量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热处理制度对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26-43页 |
| ·金相分析 | 第26-28页 |
| ·不同淬火温度的金相组织 | 第26-27页 |
| ·不同回火温度的金相组织 | 第27-28页 |
| ·XRD图谱分析 | 第28-30页 |
| ·循环极化曲线分析 | 第30-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SMSS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31-41页 |
| ·不同淬火温度对SMSS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 ·不同回火温度对SMSS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 ·淬火态、回火态对SMSS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 ·不同成分对SMSS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腐蚀环境的影响研究 | 第43-54页 |
| ·循环极化曲线分析 | 第43-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45-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点蚀孔金相分析 | 第48-49页 |
| ·CO_2对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腐蚀温度对SMSS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钝化膜的研究 | 第54-66页 |
| ·浸泡实验交流阻抗分析 | 第54-57页 |
|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 ·电路拟合及分析 | 第57-60页 |
| ·极化处理 | 第60-63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63-65页 |
| ·试验方法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交流阻抗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电路模拟及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