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变迁社会中的社会失衡 | 第12-21页 |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的断裂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 第13-14页 |
·公共产品分配失衡,公共卫生、教育等资源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14-15页 |
·经济发展存在隐患,产业失衡、经济增长方式失调、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失业等现象成为当前突出的矛盾 | 第15-17页 |
·产业结构失衡 | 第16页 |
·经济增长方式失调 | 第16页 |
·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 | 第16-17页 |
·就业局面不容乐观 | 第17页 |
·资源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生存基础受到威胁 | 第17-19页 |
·能源与资源危机初显端倪 | 第18页 |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社会的生存基础受到威胁 | 第18-19页 |
·行政低效,行政成本过高,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动摇政府的执政基础 | 第19-21页 |
·行政低效 | 第19页 |
·行政成本过高 | 第19-20页 |
·腐败现象严重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公共治理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及其特征 | 第21-24页 |
·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 第24-26页 |
·政府自身的问题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满 | 第25页 |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25页 |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25-26页 |
·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市民社会的发展 | 第26页 |
·公共治理基本模式选择 | 第26-29页 |
·市场式政府模式 | 第26-27页 |
·参与式政府模式 | 第27页 |
·弹性化政府模式 | 第27页 |
·解制型政府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中国政府治理 | 第29-49页 |
·我国政府治理的原则和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法治原则 | 第30页 |
·透明原则 | 第30页 |
·合作原则 | 第30-31页 |
·弹性原则 | 第31页 |
·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的主要内容 | 第31-49页 |
·政府自我治理 | 第31-41页 |
·社会治理 | 第41-45页 |
·经济治理 | 第45-48页 |
·生态治理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况 | 第55-56页 |
承诺书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