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 第13-29页 |
| 1 甜菜夜蛾与藜科植物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甜菜夜蛾寄主偏嗜性和趋化性 | 第13-15页 |
| ·寄主偏嗜性 | 第13-14页 |
| ·对某些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嗜好 | 第13-14页 |
| ·对某些田间杂草的嗜好 | 第14页 |
| ·趋化性 | 第14-15页 |
| ·对性信息素的趋性 | 第14-15页 |
| ·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 | 第15页 |
| ·对寄主挥发物和性信息素混合物的趋性 | 第15页 |
| ·藜科植物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 ·分类和分布 | 第15-16页 |
| ·生物学特性和用途 | 第16页 |
| ·次生化学物质 | 第16-17页 |
| ·常见非挥发性次生化学物质 | 第16页 |
| ·植物蜕皮激素 | 第16-17页 |
| ·挥发性次生化学物质 | 第17页 |
| ·甜菜夜蛾与藜科植物的互作关系 | 第17-18页 |
| ·甜菜夜蛾的藜科寄主 | 第17-18页 |
| ·甜菜夜蛾对藜科植物的嗜好性 | 第18页 |
| 2 植物挥发物的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 ·植物挥发物的的收集和提取 | 第18-21页 |
| ·同时蒸馏萃取 | 第18-19页 |
| ·动态气体吸附法 | 第19-20页 |
| ·固相微萃取 | 第20页 |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 第20-21页 |
| ·挥发物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 第21页 |
| 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9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9页 |
| 第二章 基本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1 供试植物 | 第29页 |
| ·藜科植物 | 第29页 |
| ·十字花科蔬菜 | 第29页 |
| 2 供试昆虫 | 第29-30页 |
| 3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0页 |
| 4 化学试剂 | 第30页 |
| 5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甜菜夜蛾在藜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寄主选择性 | 第32-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供试植物 | 第32-33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成虫在藜科植物之间的产卵选择性 | 第33页 |
| ·成虫在藜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产卵选择性 | 第33页 |
| ·幼虫在藜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的取食选择性 | 第33-34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 ·甜菜夜蛾成虫在藜科植物之间的产卵选择性 | 第34-35页 |
| ·甜菜夜蛾成虫在藜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产卵选择性 | 第35-36页 |
| ·甜菜夜蛾幼虫在藜科植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取食选择性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甜菜夜蛾自身经历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 | 第39-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供试植物 | 第39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39-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 ·甜菜夜蛾的产卵习性及经历对其的影响 | 第40页 |
| ·经历对甜菜夜蛾在寄主植物间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甜菜夜蛾在非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行为 | 第40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甜菜夜蛾的产卵习性及经历对其的影响 | 第41页 |
| ·经历对甜菜夜蛾在寄主植物间产卵嗜好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甜菜夜蛾在非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行为 | 第43-44页 |
| 3 讨论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藜科植物对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46-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供试植物 | 第46页 |
| ·供试甜菜夜蛾 | 第46-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 ·室内以藜科植物饲养的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47页 |
| ·田间取食藜科杂草的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47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页 |
| ·室内以藜科植物饲养的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48页 |
| ·田间取食藜科杂草的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48页 |
| 3 讨论 | 第48-53页 |
| 第六章 藜科杂草小藜对甜菜夜蛾的引诱作用 | 第53-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 ·供试植物 | 第53-54页 |
| ·供试甜菜夜蛾成虫 | 第54页 |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54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 ·小藜在大棚内甘蓝作物中的诱虫作用 | 第55页 |
| ·小藜在大棚内白菜作物中的诱虫作用 | 第55-56页 |
| 3 讨论 | 第56-59页 |
| 第七章 藜科植物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第59-7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 ·供试藜科植物 | 第59页 |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59页 |
| ·试剂 | 第59页 |
| ·挥发物的提取 | 第59-61页 |
| ·同时蒸馏萃取 | 第59-60页 |
| ·动态气体吸附法 | 第60页 |
| ·固相微萃取 | 第60-61页 |
| ·挥发物成分的分析鉴定 | 第6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 ·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的挥发物成分的鉴定 | 第62页 |
| ·动态抽气吸附法提取的挥发物成分的鉴定 | 第62页 |
| ·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的挥发物成分的鉴定 | 第62-63页 |
| 3 讨论 | 第63-77页 |
| 第八章 总讨论 | 第77-82页 |
| 1 藜科植物对甜菜夜蛾的引诱作用 | 第77-78页 |
| 2 甜菜夜蛾的学习行为 | 第78页 |
| 3 甜菜夜蛾在藜科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 | 第78-79页 |
| 4 藜科植物的科特征挥发物 | 第79-80页 |
|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80页 |
| 6 主要创新点及其意义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8页 |
| 附录一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