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标 | 第12-14页 |
·我国工业有机废液的产生情况 | 第12-14页 |
·研究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非焚烧类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 第14-18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14-15页 |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5-18页 |
·湿式氧化法和湿式催化氧化法 | 第15-16页 |
·光化学氧化和光化学催化氧化 | 第16-17页 |
·电催化氧化法 | 第17页 |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7-18页 |
·有机废液焚烧研究进展 | 第18-31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有机废液焚烧炉综述 | 第19-25页 |
·液体喷射焚烧炉 | 第19-21页 |
·回转窑焚烧炉 | 第21-22页 |
·流化床焚烧炉 | 第22-24页 |
·其他焚烧炉 | 第24-25页 |
·有机废液焚烧工艺研究和应用情况 | 第25-31页 |
·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处理存在的技术困难 | 第31-3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蒸发结晶和流化床焚烧处理系统流程 | 第34-43页 |
·概述 | 第34页 |
·含盐有机废液焚烧系统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含盐有机废液的蒸发结晶和流化床焚烧系统设计 | 第35-39页 |
·含盐有机废液预处理工艺的选取 | 第35-36页 |
·含盐有机废液蒸气焚烧方式的选取 | 第36-37页 |
·含盐有机废液蒸发—焚烧系统流程 | 第37-38页 |
·蒸发残液的萃取——焚烧系统流程 | 第38-39页 |
·焚烧系统控制二次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 第39-42页 |
·焚烧过程NO_x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 第39-40页 |
·焚烧过程SO_x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 第40页 |
·焚烧过程HCl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 第40-41页 |
·焚烧过程二恶英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 第41-42页 |
·含盐有机废液蒸发结晶和流化床焚烧系统的优点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有机物和离子检测方法研究 | 第43-55页 |
·概述 | 第43页 |
·高浓度有机废液中金属离子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 | 第43-46页 |
·检测原理 | 第43-44页 |
·试剂和分析仪器 | 第44页 |
·样品的处理与检测 | 第44页 |
·色谱条件 | 第44-45页 |
·离子色谱法检测金属离子的准确性 | 第45-46页 |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中碱(土)金属离子的色谱分析 | 第46-47页 |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碱(土)金属离子检测精度 | 第46-47页 |
·脱盐后蒸气中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47页 |
·高浓度有机废液COD的催化快速测量方法 | 第47-51页 |
·选取COD作为废液中有机物浓度表征的原因 | 第47-48页 |
·COD催化快速测定法的原理 | 第48页 |
·高浓度有机废液COD催化快速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氯离子对COD测量的干扰分析 | 第49-50页 |
·COD快速测量方法的精密度 | 第50页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50页 |
·对比试验 | 第50-51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酚废液中的有机物浓度 | 第51-54页 |
·分析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分光光度法测量对硝基苯酚的特征波长 | 第52页 |
·分光光度法测量对硝基酚的测试精度 | 第52-53页 |
·盐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碱(土)金属盐和有机物在废液蒸发过程的迁移特性试验研究 | 第55-73页 |
·前言 | 第55页 |
·试验系统及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试验装置及流程 | 第55-56页 |
·试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含氯化钠的苯酚废液蒸发的迁移特性 | 第57-64页 |
·有机物和钠离子的挥发情况 | 第57-59页 |
·氯化钠初始浓度对有机物和盐类迁移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苯酚初始浓度对有机物和盐类迁移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蒸发速度对有机物和盐类迁移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含硫酸钠的苯酚废液的蒸发结晶 | 第64-66页 |
·钠离子的去除 | 第64-65页 |
·有机物的挥发 | 第65-66页 |
·含钾盐的苯酚废液的蒸发结晶 | 第66-68页 |
·钾的去除 | 第66-67页 |
·有机物的挥发 | 第67-68页 |
·碱土金属的去除 | 第68-70页 |
·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去除 | 第68-69页 |
·有机物的挥发 | 第69-70页 |
·氯和硫酸的去除 | 第70-71页 |
·氯的去除率 | 第70-71页 |
·硫酸根的去除率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蒸发脱盐后有机废液蒸气的流化床焚烧处理试验研究 | 第73-82页 |
·前言 | 第73页 |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73-77页 |
·试验装置 | 第73-76页 |
·分析方法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1页 |
·蒸发和脱盐 | 第77-78页 |
·焚烧温度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流化风量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 第79页 |
·蒸气中有机物浓度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蒸发残液的萃取——焚烧处理 | 第82-88页 |
·前言 | 第82页 |
·实验装置及试剂 | 第82-83页 |
·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有机物的萃取 | 第84-86页 |
·萃取剂对萃取的影响 | 第84页 |
·水油比对萃取的影响 | 第84-85页 |
·废液含盐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85-86页 |
·脱盐 | 第86页 |
·脱盐浓缩后有机物的焚烧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蒸发和焚烧的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 第88-116页 |
·前言 | 第88页 |
·蒸发的动力学分析 | 第88-100页 |
·蒸发的物料平衡 | 第88-93页 |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氯化钠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90-92页 |
·蒸发速度的影响 | 第92-93页 |
·总动力学方程 | 第93-100页 |
·焚烧的动力学分析 | 第100-110页 |
·概述 | 第100-101页 |
·气相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01-102页 |
·苯酚的反应机理 | 第102-105页 |
·H_2/O_2的反应机理 | 第102-103页 |
·G_1-C_4的反应机理 | 第103页 |
·C_5-C_6的反应机理 | 第103-105页 |
·苯酚的燃烧反应分析 | 第105-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6页 |
第八章 含盐有机废液蒸发结晶及流化床焚烧的实施设想 | 第116-122页 |
·概述 | 第116页 |
·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背景 | 第116页 |
·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的情况 | 第116-118页 |
·医疗废物分类 | 第116-118页 |
·医疗垃圾产生量 | 第118页 |
·危险工业废物来源 | 第118页 |
·危险工业废物的产量 | 第118页 |
·危险废物焚烧系统 | 第118-120页 |
·焚烧炉本体 | 第118-119页 |
·回转窑一燃室 | 第119页 |
·流化床二燃室 | 第119-120页 |
·辅助系统 | 第120页 |
·危险废物焚烧炉的设计规模 | 第120页 |
·考虑废液蒸发结晶预处理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122-125页 |
·全文总结 | 第122-123页 |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24-125页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