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 大米蛋白质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大米蛋白质的概述 | 第14页 |
·大米浓缩蛋白(RPC)和分离蛋白(RPI) | 第14-15页 |
·大米改性蛋白 | 第15-16页 |
·抗性蛋白 | 第16页 |
·大米蛋白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 生物功能肽的研究概述 | 第18-24页 |
·生物功能肽概述 | 第18页 |
·生物功能肽 | 第18-22页 |
·鸦片样活性肽 | 第18-19页 |
·免疫调节肽 | 第19-20页 |
·抗血栓肽 | 第20页 |
·矿物质元素结合肽 | 第20-21页 |
·抗菌肽 | 第21页 |
·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爱滋病病毒)肽 | 第21页 |
·抗氧化活性肽 | 第21-22页 |
·食品感官肽 | 第22-23页 |
·味觉肽 | 第22-23页 |
·风味增强肽 | 第23页 |
·生物活性肽的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 | 第24-30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 | 第24-25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 第25-26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作用机制 | 第26-27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构效关系 | 第27-28页 |
·蛋白酶法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 | 第28-30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原料的选择 | 第28页 |
·蛋白酶的选择 | 第28-29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评价 | 第29-30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分离提取 | 第30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研究开发前景 | 第30页 |
4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用酶解法和碱法从米糟中提取食用蛋白质的研究 | 第32-43页 |
0 引言 | 第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酶法提取蛋白质方法 | 第33页 |
·碱法提取蛋白质的方法 | 第33页 |
·蛋白质提取率的计算方法 | 第33页 |
·大米蛋白质的最佳酸沉pH的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蛋白酶种类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4页 |
·酶法提取米糟蛋白质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34-37页 |
·酶法提取米糟蛋白质实验的正交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pH值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反应温度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酶量与料液比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蛋白质中化学键的破坏与蛋白质水解度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7页 |
·碱法提取米糟蛋白质条件的优化 | 第37-40页 |
·碱法提取米糟蛋白质实验的正交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碱浓度和温度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9页 |
·反应料液比和反应时间对米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米糟蛋白质最佳酸沉pH值 | 第40-41页 |
·碱法提取米糟蛋白质的工艺流程 | 第41页 |
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大米蛋白酶法改性及酶解物特性研究 | 第43-50页 |
0 引言 | 第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材料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大米蛋白酶解物的制备 | 第44页 |
·蛋白酶解物的水解度测定 | 第44页 |
·蛋白质提取率的计算 | 第44页 |
·总氮量的测定: | 第44页 |
·蛋白酶解物氮溶解指数(NSI)测定 | 第44-45页 |
·蛋白酶解物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蛋白酶解物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乳化能力测定 | 第45页 |
·乳化稳定性测定 | 第45页 |
·蛋白酶解物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5-46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水解度与米糟蛋白质提取率的关系研究 | 第46页 |
·水解度对米糟蛋白起泡性和乳化性影响 | 第46-47页 |
·pH值对蛋白酶解物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 | 第47-48页 |
·pH值对蛋白酶解物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蛋白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从米糟中制取抗氧化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 第50-62页 |
0 引言 | 第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蛋白酶解物的制备 | 第51页 |
·蛋白酶解物的水解度的测定 | 第51页 |
·蛋白酶解物还原性测定 | 第51页 |
·蛋白酶解物的凝胶层析 | 第51-52页 |
·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 | 第52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52-60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还原性 | 第52-53页 |
·米糟蛋白酶解获得抗氧化活性肽反应的优化 | 第53-56页 |
·米糟蛋白酶解反应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53-54页 |
·米糟蛋白酶解反应响应面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防止茶多酚氧化 | 第56-57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57-58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茶多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Vc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较 | 第58-59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分离 | 第59-60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Sephadex G-15凝胶层析组分的还原性 | 第60页 |
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酶解法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抑制肽研究 | 第62-73页 |
0 引言 | 第6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 | 第64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测定方法 | 第64-65页 |
·蛋白酶解物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 第65页 |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65页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5-72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蛋白酶的筛选 | 第65-67页 |
·单一蛋白酶酶解产物对产生ACE抑制活性肽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蛋白酶的组合对产生ACE抑制活性肽的影响 | 第66-67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酶解反应的优化 | 第67-72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酶解反应因素筛选 | 第67-69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酶解反应因素爬坡实验 | 第69-70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酶解反应因素中心点实验设计(CCD)和响应面分析 | 第70-72页 |
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分离和制备 | 第73-81页 |
0 引言 | 第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4-76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制备方法 | 第74-75页 |
·冻干米糟蛋白酶解物的预处理方法 | 第75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5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75-76页 |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76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分离 | 第76页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6-80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 | 第76-77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 | 第77-78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sephadex G-15分离组分的ACE抑制活性研究 | 第78-79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sephadex G-15分离组分的ACE抑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_(50))研究 | 第79-80页 |
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多肽一级结构式研究 | 第81-89页 |
0 引言 | 第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实验材料 | 第81-8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8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的制备 | 第82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各个分离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82-83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F-Ⅴ-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制备 | 第83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分离组分F-Ⅴ-Ⅳ的质谱分析 | 第83页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3-88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 | 第83-86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F-Ⅴ组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制备 | 第86-87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F-Ⅴ-Ⅳ质谱分析 | 第87-88页 |
4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八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肽的降血压动物实验研究 | 第89-97页 |
0 引言 | 第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89-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9-90页 |
·实验仪器 | 第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2页 |
·原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的饲养条件 | 第90页 |
·原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血压测定 | 第90页 |
·实验用米糟蛋白ACE抑制活性肽的配制 | 第90页 |
·米糟蛋白ACE抑制活性肽的一次性给药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米糟蛋白ACE抑制活性肽的长期给药实验方法 | 第91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91-9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6页 |
·米糟蛋白ACE抑制活性肽对原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血压影响的研究 | 第92-95页 |
·米糟蛋白ACE抑制活性肽的一次给药对SHR血压的影响 | 第92-93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ACE抑制活性肽的长期服用对SHR血压的影响 | 第93-95页 |
·米糟蛋白酶解物ACE抑制活性肽的长期服用对SHR体重的影响 | 第95-96页 |
4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与后续研究 | 第97-99页 |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2 后续研究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