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绪论 | 第7-17页 |
| 1 《齐乘》及其作者 | 第7-9页 |
| 2 《齐乘》的成书背景 | 第9-12页 |
| 3 《齐乘》之序.跋 | 第12-15页 |
| 4 有关《齐乘》的版本与研究 | 第15-17页 |
| 总论 | 第17-76页 |
| 1 《齐乘》之沿革.分野篇 | 第17-29页 |
| ·《齐乘》所述齐地之沿革 | 第17-27页 |
| ·《齐乘》所述齐地之分野 | 第27-29页 |
| 2 《齐乘》之山川篇 | 第29-39页 |
| ·《齐乘》之山 | 第30-34页 |
| ·《齐乘》之水 | 第34-39页 |
| 3 《齐乘》之郡邑篇 | 第39-52页 |
| ·《齐乘》之“郡邑” | 第39-42页 |
| ·“郡邑”基本情况之概括 | 第42-47页 |
| ·关于齐地归属中书省管辖原因之浅论 | 第47-49页 |
| ·关于当时般阳府路的府治与其辖地地域分割的原因浅析 | 第49-52页 |
| 4 《齐乘》之古迹篇 | 第52-63页 |
| ·《齐乘》之城郭 | 第52-55页 |
| ·《齐乘》之亭馆 | 第55-58页 |
| ·《齐乘》之古迹 | 第58-63页 |
| 5 《齐乘》之风土.人物篇 | 第63-76页 |
| ·《齐乘》之风土 | 第63-72页 |
| ·关于齐地民风之沦丧 | 第66-70页 |
| ·关于齐地民风之传承 | 第70-72页 |
| ·《齐乘》之人物 | 第72-76页 |
| 结语 | 第76-95页 |
| 1 《齐乘》之方志学价值 | 第76-84页 |
| 2 《齐乘》之文献学价值 | 第84-93页 |
| ·于氏所引的地理类文献 | 第84-91页 |
| ·于氏所引的其他类文献 | 第91-93页 |
| 3 《齐乘》之不足 | 第93-95页 |
| 参考书目 | 第95-97页 |
| 附录 | 第97-102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102-104页 |
| 后记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