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 ·峨参的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 ·峨参植物 | 第14-15页 |
| ·峨参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7页 |
| ·峨参的药理作用 | 第17-19页 |
| ·其他 | 第19-20页 |
| ·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 第20-21页 |
| ·衰老概述 | 第21-24页 |
|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第21-22页 |
| ·现代科学对衰老的认识 | 第22-23页 |
| ·衰老模型 | 第23-24页 |
| ·抗氧化概述 | 第24-27页 |
| ·自由基的生成 | 第24-25页 |
| ·自由基的损害作用 | 第25页 |
| ·体内自由基的清除 | 第25-26页 |
| ·黄酮和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6-27页 |
| ·多糖免疫作用研究概述 | 第27-29页 |
| 第2章 峨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29-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 ·实验药物 | 第29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预实验 | 第30页 |
| ·最大耐受量测定 | 第30页 |
| ·观察指标 | 第30-31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31页 |
|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 ·小鼠的外观表现 | 第31页 |
| ·小鼠的体重变化 | 第31-32页 |
| ·分析 | 第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第3章 峨参总黄酮提取工艺 | 第33-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实验药材与试剂 | 第33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 ·超声波提取方法 | 第34页 |
| ·峨参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35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35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5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 ·标准曲线 | 第36页 |
| ·峨参总黄酮含量 | 第36-37页 |
| ·精密度 | 第37-38页 |
| ·重现性 | 第38页 |
| ·稳定性 | 第38页 |
| ·回收率 | 第38页 |
| ·分析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第4章 峨参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 第40-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实验主要药物与试剂 | 第40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40-41页 |
| ·抑制超氧阴离子 | 第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 第41-42页 |
| ·超氧阴离子抑制率 | 第42-43页 |
| ·分析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第5章 峨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 第45-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5页 |
| ·实验药物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 | 第46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 ·脾脏的MDA含量、SOD活性 | 第47页 |
| ·肾脏的MDA含量、SOD活性 | 第47-48页 |
| ·分析 | 第48页 |
| ·峨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脾脏的影响 | 第48页 |
| ·峨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肾脏的影响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6章 峨参多糖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作用 | 第50-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50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 ·抑制超氧阴离子 | 第51页 |
| ·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 ·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 ·峨参多糖含量 | 第52页 |
| ·超氧阴离子抑制率 | 第52-53页 |
| ·分析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第7章 峨参多糖免疫调节作用 | 第54-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实验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54页 |
|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实验具体操作方法 | 第54-55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峨参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峨参多糖对小鼠的碳粒廓清能力 | 第56页 |
| ·分析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