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生物固定化技术 | 第10-11页 |
| ·生物固定化技术概述 | 第10页 |
| ·常见生物固定化方法 | 第10-11页 |
| ·生物微胶囊技术 | 第11-15页 |
| ·生物微胶囊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 ·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 ·海藻酸盐体系微胶囊 | 第14-15页 |
|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 | 第15-18页 |
|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机理 | 第15-16页 |
|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应用实例 | 第16-18页 |
| ·细胞色素P450 BM-3 | 第18-21页 |
| ·细胞色素P450概述 | 第18-19页 |
| ·细胞色素P450 BM-3概述 | 第19-21页 |
| ·靛蓝制备 | 第21-26页 |
| ·天然提取靛蓝 | 第21-22页 |
| ·化学法合成靛蓝 | 第22-23页 |
| ·生物转化合成靛蓝 | 第23-26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标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 | 第27-41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 ·微胶囊的制备装置 | 第28-29页 |
| ·微胶囊性能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0-40页 |
| ·微胶囊制备的预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 ·SA浓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 ·CaCl_2浓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 ·CMC浓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滴加速度与滴加高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注射器孔径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凝胶反应时间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微胶囊性质随摇床培养时间的变化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回归分析 | 第41-55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回归分析方法与原理 | 第41-45页 |
| ·设置指标变量 | 第42页 |
| ·收集整理数据 | 第42-43页 |
| ·模型设计与参数估计 | 第43页 |
| ·回归模型的评估与应用 | 第43-44页 |
| ·SPSS软件应用概述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 ·数据采集 | 第45-46页 |
| ·相关系数分析 | 第46-47页 |
| ·偏相关系数分析 | 第47-48页 |
| ·模型总结及参数估计 | 第48-51页 |
| ·二项式逐步回归建模 | 第51-53页 |
| ·模型预测及检验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微胶囊固定化大肠杆菌表达P450 BM-3合成靛蓝 | 第55-69页 |
| ·前言 | 第55页 |
|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55页 |
| ·培养基 | 第55-56页 |
|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 ·仪器设备 | 第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 ·培养条件 | 第56页 |
| ·固定化方法 | 第56页 |
| ·酶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 ·固定化菌体的催化反应 | 第57页 |
| ·未反应底物和产物浓度的测定 | 第57页 |
| ·相对酶活的计算 | 第57-5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8-68页 |
|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与大肠杆菌的生物相容性 | 第58-59页 |
| ·固定化培养生长曲线 | 第59-61页 |
| ·温度对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61-62页 |
| ·pH对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62-63页 |
| ·装液量对固定化菌体表达酶的影响 | 第63-64页 |
| ·胶囊数量对固定化菌体表达酶的影响 | 第64页 |
| ·添加FeCl_3对固定化菌体表达酶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固定化大肠杆菌表达P450BM-3合成靛蓝的预实验 | 第65页 |
| ·温度对固定化合成靛蓝的影响 | 第65-66页 |
| ·pH对固定化合成靛蓝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添加葡萄糖对固定化合成靛蓝的影响 | 第67页 |
| ·底物浓度对固定化合成靛蓝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9-72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