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偏振模色散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0-15页
  1-2-1 PMD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2 PMD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1-3-1 PMD对传输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第15页
  1-3-2 PMD补偿技术的研究第15页
  1-3-3 40Gbit/s光通信系统中PMD补偿方案的分析与设计第15-16页
  1-3-4 二阶PMD补偿的研究第16-17页
第二章 偏振模色散的基本理论第17-28页
 §2-1 色散理论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2 光纤中偏振效应的起源第18-19页
 §2-3 光纤中的双折射效应第19-21页
  2-3-1 ITU关于PMD的几个常用物理量第19-20页
  2-3-2 光纤双折射第20-21页
 §2-4 偏振模耦合第21-22页
  2-4-1 模式耦合对PMD长度依赖性的影响第21-22页
  2-4-2 模式耦合对PMD的其它影响第22页
 §2-5 偏振模色散的概念第22-26页
  2-5-1 PMD产生的原因第22-23页
  2-5-2 PMD的定义第23-24页
  2-5-3 主偏振态的概念第24-25页
  2-5-4 差分群时延第25页
  2-5-5 二阶PMD的概念第25-26页
  2-5-6 高阶PMD的效应第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偏振模色散对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第28-36页
 §3-1 偏振模色散的统计特性第28-32页
  3-1-1 PMD的统计特性第28-30页
  3-1-2 平均差分群时延与传输距离的关系第30-31页
  3-1-3 二阶PMD的统计特性第31-32页
 §3-2 偏振模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第32-34页
  3-2-1 PMD影响下脉冲展宽的一般性理论第32页
  3-2-2 PMD影响下的高斯脉冲展宽第32页
  3-2-3 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机灵明度的恶化第32-34页
 §3-3 偏振模色散对系统的限制第34-35页
  3-3-1 传输速率B对中继距离L的限制第34页
  3-3-2 PMD对传输距离的限制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原理及方法第36-53页
 §4-1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原理第36-39页
  4-1-1 主偏振态传输法第36-38页
  4-1-2 一阶后置补偿法第38页
  4-1-3 自适应的主偏振态传输法第38页
  4-1-4 二阶PMD补偿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4-2 偏振模色散补偿效率的理论分析第39-44页
  4-2-1 未补偿的传输系统第40-41页
  4-2-2 PMD补偿系统第41-42页
  4-2-3 PMD补偿方法的比较第42-44页
 §4-3 40Gbit/s系统偏振模色散补偿方案的分析与设计第44-47页
 §4-4 二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理论分析第47-52页
  4-4-1 二阶PMD补偿的理论研究第47-49页
  4-4-2 二阶PMD的补偿技术的分析第49-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波相移SPWM级联型多电平变流器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空气质量参数的远程监测系统(下位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