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显示技术论文

彩色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31页
 1.1 引言第21页
 1.2 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第21-23页
 1.3 基于 TFT LCD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第23-25页
 1.4 基于平板立体显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8页
 1.5 立体显示技术的应用第28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29页
 1.7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9-30页
 1.8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立体视觉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第31-47页
 2.1 双眼视野第31-32页
 2.2 视差第32-34页
 2.3 立体视觉机制第34-36页
 2.4 立体视觉的深度线索第36-41页
  2.4.1 深度线索的生理因素第36-37页
  2.4.2 随机点立体图的三维认知第37-40页
  2.4.3 深度线索的心理线索第40-41页
 2.5 平面图的视觉表达谬误第41-43页
 2.6 液品显示器( TFT LCD)第43-46页
  2.6.1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史简介第43-44页
  2.6.2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第44-45页
  2.6.3 液品显示器技术指标第45-46页
  2.6.4 TFT LCD液品显示器的主要优点第46页
 2.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光学原理及结构研究第47-67页
 3.1 双目立体视觉几何模型第47-48页
 3.2 视差的类型及其在平面显示器上的表示第48-49页
 3.3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亚屏幕分区第49-51页
 3.4 线光源照明的截面光路研究第51-55页
 3.5 原理样机的研制第55-58页
  3.5.1 线光源的产生第55-56页
  3.5.2 立体显示器原理样机屏体结构第56-57页
  3.5.3 原理样机的立体显示效果实验第57-58页
 3.6 可 2D/3D兼容的裸眼立体液品屏第58-64页
  3.6.1 可控照明板设计制造第58-59页
  3.6.2 立体显示液晶屏光学结构及其设计第59-61页
  3.6.3 立体显示液晶屏的动态装配第61-63页
  3.6.4 动态装配法的效果分析第63-64页
 3.7 裸眼立体显示器系统结构第64-66页
 3.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立体对图像和视频变换技术研究第67-83页
 4.1 彩色图像显示与液晶像素的关系第67-69页
  4.1.1 液晶像素排列方式第67-68页
  4.1.2 图像和液晶像素的数学关系第68-69页
 4.2 亚屏幕分区第69-70页
 4.3 立体图像格式第70-73页
 4.4 立体对图像的亚屏幕映射第73-74页
 4.5 立体对图像至亚屏幕的转换方法第74-79页
  4.5.1 软件方法第74-77页
  4.5.2 硬件方法第77-79页
 4.6 传统立体格式及其兼容第79-82页
  4.6.1 传统立体格式介绍第79-81页
  4.6.2 裸眼立体显示器对立体视频格式的兼容第81-82页
 4.7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裸眼立体显示器显示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第83-109页
 5.1 裸眼立体显示器独立视区的三维空间分布第83-85页
 5.2 裸眼立体显示器效果的评定参数第85-88页
  5.2.1 立体效果及其评定第85-86页
  5.2.2 立体度参数的提出第86-88页
 5.3 立体度测量数据处理第88-95页
  5.3.1 亮度的分离第88-90页
  5.3.2 立体度数据处理实例第90页
  5.3.3 立体度参数的意义第90-91页
  5.3.4 使用不同测试图块的自属图像和他属图像的亮度三维图第91-95页
 5.4 裸眼立体显示器视觉特性的测量研究第95-108页
  5.4.1 复合坐标系 CCD传感器定位装置的设计第96-97页
  5.4.2 视觉特性的测量第97页
  5.4.3 700 mm距离的测量试验第97-100页
  5.4.4 650 mm距离的试验第100-103页
  5.4.5 750 mm距离的试验第103-106页
  5.4.6 三个位置测量曲线及立体度的对比分析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基于 CCD视线跟踪的环视裸眼立体显示器研究第109-125页
 6.1 环视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原理研究第109-111页
 6.2 独立视区边界在 CCD视场中位置研究第111-117页
 6.3 眼睛跟踪及视区判定方法研究第117-124页
 6.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七章 彩色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第125-128页
 7.1 论文及研究总结第125-126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26-127页
 7.3 未尽的工作第127页
 7.4 研究展望第127-128页
附录 不同独立视区拍摄的测试图块效果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和皖鄂品系对家兔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对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一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