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选任制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11-16页 |
·关于选任制公务员范围的说明 | 第11-14页 |
·关于薪酬的概念 | 第14-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及目的 | 第16-1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 | 第19-22页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经济学的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国内关于公务员激励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关于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研究 | 第25-27页 |
第3章 选任制公务员的若干特点分析 | 第27-36页 |
·选任制公务员需要特点分析 | 第27-29页 |
·选任制公务员需要层次分析 | 第27-28页 |
·选任制公务员需要层次的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选任制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选任制公务员工作的风险责任分析 | 第29-30页 |
·选任制公务员工作的知识与技术复杂性分析 | 第30-31页 |
·选任制公务员工作的努力要求程度分析 | 第31页 |
·选任制公务员工作的环境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选任制公务员的人力资本分析 | 第32-36页 |
·选任制公务员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分析 | 第32-33页 |
·选任制公务员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分析 | 第33页 |
·选任制与委任制公务员人力资本投资的比较 | 第33-36页 |
第4章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36-59页 |
·党政机关工资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36-38页 |
·选任制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8-43页 |
·基本工资制度(职级工资制度) | 第38页 |
·增资机制 | 第38-43页 |
·奖金制度 | 第43页 |
·津贴制度 | 第43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建设的初步成效 | 第43-44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的具体分析 | 第44-54页 |
·工资水平 | 第44-46页 |
·工资结构 | 第46-49页 |
·工资体系 | 第49-51页 |
·增长机制 | 第51-54页 |
·奖金制度 | 第54页 |
·选任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悖论 | 第54-55页 |
·对工资悖论的解释 | 第55-59页 |
·职务消费 | 第56页 |
·特殊待遇 | 第56-59页 |
第5章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59-66页 |
·美日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主要特点 | 第59-61页 |
·美国政务类公务员工资制度简介 | 第59-60页 |
·日本特别职公务员工资制度简介 | 第60-61页 |
·中美日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比较 | 第61-66页 |
·具体的国际比较 | 第61-63页 |
·国际比较的结论 | 第63-66页 |
第6章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66-72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思路 | 第66-68页 |
·选任制公务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66-67页 |
·选任制公务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 第67页 |
·选任制公务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67-68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68-72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基本结构 | 第68-70页 |
·薪酬设想框架的激励功能分析 | 第70页 |
·选任制公务员薪酬制度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