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写作缘起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三 写作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 第17-41页 |
一 葛兰西的文化观 | 第17-25页 |
1 狱前文化观 | 第17-22页 |
2 《狱中札记》中的文化观 | 第22-25页 |
二 葛兰西的领导权 | 第25-33页 |
1 危机与领导权 | 第25-27页 |
2 领导权的含义 | 第27-30页 |
3 领导权的源起 | 第30-32页 |
4 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演变 | 第32-33页 |
三 领导权的争夺 | 第33-39页 |
1 领导权实施的保障:知识分子的中介作用 | 第33-35页 |
2 领导权获取的标志:历史集团的形成 | 第35-36页 |
3 领导权争夺战:游击战和阵地战 | 第36-38页 |
4 意识形态与领导权的争夺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二章 英国文化主义与葛兰西 | 第41-55页 |
一 葛兰西在英国的接受 | 第41-42页 |
二 英国文化研究的兴起 | 第42-44页 |
三 文化主义的困境与转向葛兰西 | 第44-47页 |
四 雷蒙德.威廉斯的领导权 | 第47-55页 |
1 威廉斯对领导权的阐述 | 第48-49页 |
2 领导权的运作 | 第49-53页 |
3 领导权是一种文化 | 第53-55页 |
第三章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与葛兰西 | 第55-84页 |
一 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其理论寻找 | 第55-56页 |
二 研究中心向葛兰西的转向 | 第56-61页 |
1 转向中的结构主义倾向 | 第56-58页 |
2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 第58-61页 |
三 研究中心与葛兰西 | 第61-68页 |
1 领导权与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 | 第61-62页 |
2 领导权与阶级斗争 | 第62-64页 |
3 领导权与亚文化 | 第64-67页 |
4 领导权与工人阶级的异质性 | 第67-68页 |
四 三个个案分析 | 第68-84页 |
1 同意的制造:《监控危机》分析 | 第68-74页 |
2 反霸权的能动性展示:《学习劳动》 | 第74-79页 |
3 霸权对抗中的主体多元性:《编码,解码》及其他 | 第79-84页 |
第四章 霍尔与葛兰西 | 第84-111页 |
一 霍尔的阶级斗争与葛兰西 | 第84-92页 |
1 早期的统治与从属的阶级斗争 | 第85-86页 |
2 没有担保的马克思主义 | 第86-89页 |
3 话语转向中的领导权 | 第89-92页 |
二 撒切尔主义与领导权 | 第92-100页 |
1 撒切尔主义的兴起与内容 | 第93-94页 |
2 领导权与撒切尔主义的形成 | 第94-99页 |
3 领导权与权威式民粹主义 | 第99-100页 |
三 霍尔的接合理论与领导权 | 第100-108页 |
1 霍尔的接合理论 | 第100-106页 |
2 接合与领导权 | 第106-107页 |
3 接合与拼贴、杂交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拉克劳、墨菲话语理论中的领导权 | 第111-129页 |
一 从索绪尔语言学到话语理论 | 第111-114页 |
二 拉克劳、墨菲的话语理论 | 第114-120页 |
1 话语的构成 | 第114-117页 |
2 话语的运作 | 第117页 |
3 话语的特征 | 第117-119页 |
4 话语的主体 | 第119-120页 |
三 拉克劳、墨菲话语理论中的领导权 | 第120-127页 |
1 领导权出现的条件 | 第120-123页 |
2 领导权与民主革命斗争 | 第123-125页 |
3 领导权与反本质主义 | 第125-127页 |
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六章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与葛兰西 | 第129-139页 |
一 费斯克对领导权的理解 | 第129-130页 |
二 费斯克偏于反抗与快感的大众文化理论 | 第130-134页 |
1 反抗的符号游击战 | 第130-132页 |
2 反抗的快感与意义 | 第132-134页 |
三 葛兰西与费斯克批判 | 第134-139页 |
1偏于反抗而忽视体制 | 第134-136页 |
2 同质化大众 | 第136-139页 |
四 费斯克的微观政治观与反霸权的可能性 | 第139-143页 |
结论:葛兰西与文化研究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