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前言 | 第8-12页 |
| 第一部分 一维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与生物质谱联用鉴定混合蛋白质的方法建立 | 第12-42页 |
| 1 引言 | 第1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2-13页 |
| ·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的条件 | 第13页 |
| ·染色 | 第13-14页 |
| ·0.1%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 | 第13页 |
| ·0.1%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 | 第13页 |
| ·银染 | 第13-14页 |
| ·荧光染色 | 第14页 |
| ·B2染色 | 第14页 |
| ·胶内酶切 | 第14页 |
| ·质谱分析 | 第14页 |
| ·数据库查询 | 第14-15页 |
| ·1D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 | 第15页 |
| 3 结果 | 第15-38页 |
| ·蛋白质的上样量、染色方法的建立 | 第15-22页 |
| ·蛋白质上样量的考察 | 第15-17页 |
| ·蛋白质染色方法的筛选 | 第17-22页 |
| ·0.1%考马斯亮蓝R-250的染色 | 第18页 |
| ·0.1%考马斯亮蓝G-250的染色 | 第18-19页 |
| ·银染 | 第19-20页 |
| ·荧光染色 | 第20-21页 |
| ·B2染色 | 第21页 |
| ·IPG胶条五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 第21-22页 |
| ·蛋白条带等电点重复性的考察 | 第22-24页 |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24-26页 |
| ·IPG胶条胶内酶切方法的探索 | 第26-34页 |
| ·IPG胶条胶内酶切方法优化前的结果 | 第26-29页 |
| ·IPG胶条胶内酶切方法优化后的结果 | 第29-32页 |
| ·B2染色的IPG胶条胶内酶切方法 | 第32-34页 |
| ·考染与B2染色方法的比较 | 第34-38页 |
| ·与1D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的比对实验 | 第38页 |
| 4 讨论 | 第38-41页 |
| ·IPG IEF分离混合蛋白质的优点 | 第38页 |
| ·蛋白质上样量和分离效果 | 第38-39页 |
| ·IPG胶条胶内酶切方法的优化 | 第39页 |
| ·几种染色方法蛋白条带等电点的分布 | 第39-40页 |
| ·IPG胶条五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 第40页 |
| ·与1D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的比对实验 | 第40-41页 |
| 5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二部分 1D IPG-IEF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应用实例 | 第42-75页 |
| 第一章 人K562红白血病细胞蛋白质提取物的分析 | 第43-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 ·K562细胞的培养 | 第44页 |
| ·K562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 ·蛋白质定量 | 第44-45页 |
| ·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的电泳条件及染色 | 第45页 |
| ·胶内酶切 | 第45页 |
| ·质谱分析 | 第45页 |
| ·数据库查询 | 第45-46页 |
| 2 结果 | 第46-56页 |
| ·CapLC-Nanoflow-MS/MS鉴定K562细胞样品中的蛋白质 | 第46-52页 |
| ·MALDI-TOF-TOF-MS鉴定K562细胞样品中的蛋白质 | 第52-56页 |
| 3 讨论 | 第56-58页 |
| ·1D IPG-IEF方法的特点 | 第56页 |
| ·K562细胞中部分鉴定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 第56-57页 |
| ·K562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 第57-58页 |
| 4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二章 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差异蛋白质研究 | 第59-7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0页 |
| ·细胞培养 | 第60-61页 |
| ·阿糖胞苷(Ara-c)原液的配制 | 第61页 |
| ·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 ·HL-60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61页 |
| ·蛋白质定量 | 第61页 |
|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61-62页 |
| ·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的电泳条件及染色 | 第62页 |
| ·胶内酶切 | 第62页 |
| ·质谱分析 | 第62-63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3-74页 |
| ·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63-64页 |
| ·对照组和Ara-c处理的HL-60细胞诱导凋亡的等电聚焦电泳图谱 | 第64-65页 |
| ·等电聚焦电泳差异蛋白质条带的鉴定结果 | 第65-71页 |
| ·质谱鉴定的差异蛋白相对量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分析 | 第71-72页 |
| ·蛋白相对量与时间的动态关系 | 第72-74页 |
| 3 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 | 第80-93页 |
| 缩略语表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在读期间撰写与发表文章 | 第95-96页 |
| 发表文章 | 第96-103页 |
| 综述 | 第103-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