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网络的组播拥塞控制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组播及拥塞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组播 | 第8-9页 |
·组播拥塞控制技术 | 第9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主动网络 | 第9页 |
·组播拥塞控制技术的不足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0-12页 |
2 组播及其拥塞控制 | 第12-29页 |
·组播通信机制与功能 | 第12-15页 |
·组播产生的背景 | 第12-13页 |
·组播的工作机制 | 第13-15页 |
·组播协议设计的研究 | 第15-19页 |
·组播地址与组成员管理 | 第15页 |
·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组播树的建立 | 第17-19页 |
·组播拥塞控制研究 | 第19-26页 |
·拥塞的原因 | 第20-21页 |
·组播拥塞控制中基本问题 | 第21-23页 |
·组播拥塞控制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23-26页 |
·现有技术的不足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主动网络技术 | 第29-34页 |
·主动网络技术的产生 | 第29页 |
·主动节点的体系结构 | 第29-30页 |
·主动网络的实施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在主动节点的传输处理 | 第31-32页 |
·主动网络数据封装方法 | 第32-33页 |
·IP 数据报 | 第32页 |
·Active IP 选项域的定义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基于主动网络的组播拥塞控制策略研究 | 第34-42页 |
·准入控制 | 第34-35页 |
·基于主动网络的拥塞控制策略算法设计 | 第35-41页 |
·拥塞检测 | 第35-37页 |
·速率调整 | 第37页 |
·基于主动网络的RTT 测量机制 | 第37-39页 |
·各拥塞阶段的策略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42-57页 |
·实验环境 | 第42-43页 |
·NS 模拟方法 | 第42-43页 |
·NS 的特点 | 第43页 |
·策略的实现 | 第43-45页 |
·基于主动网络的组播拥塞控制策略行为分析 | 第45-50页 |
·仿真的拓扑结构图 | 第45页 |
·仿真参数的选取 | 第45-46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6-50页 |
·与端到端的控制相比较 | 第50-53页 |
·仿真的拓扑结构图 | 第50页 |
·仿真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1-53页 |
·TCP 友好性分析 | 第53-55页 |
·仿真的拓扑结构图 | 第53-54页 |
·仿真参数的选取 | 第54-55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5页 |
·实验总结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9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57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