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间歇采暖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9页
1 绪论第19-29页
   ·选题的背景和课题的学术应用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6页
     ·建筑节能的发展进程第21-22页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第22-23页
     ·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第23-24页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第24页
     ·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不足第24-26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第26-29页
2 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的确定第29-37页
   ·成都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的调查第29-34页
     ·成都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第29页
     ·问卷调查的重点和内容第29-31页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采暖、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的分析第34-35页
     ·采暖、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的现状第34页
     ·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新模式的选用第34-35页
   ·采暖系统间歇运行模式的确定第35-36页
   ·本章结论第36-37页
3 墙体非稳态传热的数值计算方法第37-49页
   ·墙体非稳态传热数值计算方法概述第37-42页
     ·有限差分法第38页
     ·积分变换法第38-42页
   ·墙体非稳态传热数值计算方法的选择第42页
   ·墙体非稳态传热的有限差分法求解第42-48页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第42-43页
     ·差分方程组的建立第43-47页
       ·内节点差分方程式第43-45页
       ·边界节点差分方程式第45-47页
     ·差分方程组的求解第47-48页
   ·有限差分法差分格式的确定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软件的选用及其计算结果分析第49-73页
   ·墙体热工性能的评价方法第49-51页
     ·传统的墙体热工性能评价第49页
     ·建筑节能设计指标第49-51页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选用第51-52页
   ·DOE21N软件的建模计算与结果分析第52-59页
     ·建筑模型的建立第53页
     ·建筑能耗的模拟计算与分析第53-55页
     ·典型墙体能耗研究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第55-58页
     ·架空层建筑模型研究与计算分析第58-59页
   ·DeST-h 软件的建模计算与结果分析第59-69页
     ·建筑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建筑能耗的模拟计算与分析第60-64页
     ·无窗建筑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第64-65页
     ·典型墙体能耗研究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第65-69页
   ·软件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69-71页
     ·两款软件计算结果的相同点第69页
     ·两款软件计算结果的相异点第69-70页
     ·两款软件计算结果自身的矛盾点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第73-105页
   ·传热模型主体的确立第73页
   ·有限差分方程组的确立第73-77页
     ·内节点差分方程式第74页
     ·边界节点差分方程式第74-76页
       ·墙体内外表面边界节点差分方程式第74-75页
       ·墙体内部不同材料之间的边界节点差分方程式第75-76页
     ·差分方程组的建立第76-77页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确立第77-83页
     ·初始条件的确立第77页
     ·内外表面换热系数的确立第77-78页
     ·室内边界条件的确立第78页
     ·室外边界条件的确立第78-83页
       ·典型日的选取第79-80页
       ·室外综合温度的确立第80-83页
   ·具体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3-87页
     ·差分网格的确立第83页
     ·室外综合温度的函数化第83-85页
     ·数值计算软件的选用与模型建立第85-87页
   ·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87-102页
     ·不同墙体在不同模式下的传热量对比分析第87-90页
     ·不同墙体的内表面温度对比分析第90-92页
     ·表面热流量与内表面温度规律的分析与解释第92-97页
     ·初始条件对墙体传热过程的影响第97页
     ·不同运行模式下墙体的温度变化第97-101页
     ·不同墙体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三种典型墙体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6 冬季现场检测及其结果分析第105-139页
   ·现场检测的对象第105-108页
     ·成都市建筑节能科技展示中心简介第105-106页
     ·节能中心检测房简介第106-108页
   ·冬季现场检测第108-114页
     ·现场检测的内容第108-109页
     ·测试仪器第109-110页
     ·测试房间及其测点布置第110-113页
     ·仪器的安装第113页
     ·现场检测的时间及其安排第113-114页
   ·检测结果与分析第114-136页
     ·室外气象状况第114-115页
     ·墙体的传热系数第115-117页
       ·墙体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第115页
       ·墙体传热系数的计算第115-116页
       ·测试结果的误差分析第116-117页
     ·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房间单位时间采暖耗电量第117-121页
       ·房间单位时间采暖耗电量的计算第117-118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118-120页
       ·测试结果的误差分析第120页
       ·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第120-121页
     ·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房间各测点温度及内表面热流第121-129页
       ·不同运行模式下房间的各测点温度第121-124页
       ·不同房间的测点温度与热流对比第124-129页
       ·检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第129页
     ·西向外墙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工性能对比第129-132页
     ·不同房间的室内舒适度测试第132-135页
     ·检测结果的局限性第135-136页
   ·实测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36-137页
     ·温度及热流的实测与理论对比第136页
     ·不同运行模式与墙体热负荷关系的实测与理论对比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9-143页
   ·研究结论第139-140页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第140-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7页
附录第147-168页
 附录A DOE21N 软件计算数据第147-149页
 附录B DeST-h 软件计算数据第149-150页
 附录C DAVIS 室外气象测试仪实测数据第150-151页
 附录D MATLAB软件墙体传热模型程序的编制第151-153页
 附图E MATLAB软件模拟计算数据第153-159页
 附图F 冬季现场实测数据第159-16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7-168页
独创性声明第168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作品的版权与保护
下一篇:小鼠卡介苗新生期接种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免疫状态和实验性哮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