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半原生质体外源DNA电击转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2. 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第11-16页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第11-13页
   ·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第13-16页
 3. 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进展第16-18页
 4. 小麦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8-23页
   ·细胞融合法第19页
   ·载体介导法第19-20页
   ·直接导入法第20-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 试验材料的获得与处理第24页
   ·低温预处理第24页
 3 小麦花粉的分离第24-25页
   ·磁力搅拌器法第24页
   ·挤压法第24-25页
   ·漂浮释放法第25页
 4. 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第25-26页
   ·幼穗的选取第25页
   ·幼穗的预处理第25页
   ·幼穗的消毒第25页
   ·花药的接种第25页
   ·花粉的分离第25-26页
   ·花粉的培养第26页
   ·培养基的组成第26页
   ·统计方法第26页
 5. 游离小孢子的活性检测第26页
 6. 酶解小孢子细胞壁第26-27页
   ·酶溶液的配制第26-27页
   ·酶溶液时提取到的小孢子的处理第27页
   ·酶解处理后的细胞壁厚度荧光染色观察第27页
   ·最佳酶解组合的筛选第27页
 7. 外源DNA 的提取第27-29页
   ·所需的药品试剂第27-28页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28页
   ·提取外源DNA 的步骤第28-29页
 8. DNA 的浓度测定与调整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第29页
 9. 外源DNA 电击转化操作第29-30页
   ·电击缓冲液的配制第29页
   ·电击转化操作步聚第29-30页
 10. 外源DNA 类物质导入率的荧光显微镜检测第30页
 11.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1-46页
 1. 影响小麦游离小孢子活性的因素第31-34页
   ·低温预处理天数对游离小孢子活性的影响第31页
   ·热激处理温度对游离子孢子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热激处理天数对小麦游离小孢子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花药接种密度对小麦游离小孢子活性的影响第33页
   ·培养基中的碳原对小麦游离小孢子活力的影响第33-34页
   ·小麦游离小孢子提取方法的筛选第34页
 2 影响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第34-38页
   ·不同温度处理对小孢子细胞壁平均厚度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酶浓度处理对小孢子细胞壁平均厚度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酶解时间处理对带壁小孢子细胞壁平均厚度的影响第36页
   ·最佳酶解处理参数组合的筛选第36-37页
   ·花粉提取缓冲液中的碳源及pH 值对半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第37页
   ·荧光增白剂对小麦小孢子细胞壁的染色效果第37页
   ·酶浓度,处理温度及时间在小孢子半原生质体分离中的相互作用第37-38页
 3. 影响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第38-42页
   ·培养基附加成份对提高小麦花粉诱导率的影响第38-39页
   ·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数的影响第39-40页
   ·接种密度对大于2mm 的愈伤组织比率的影响第40页
   ·培养温度对于大于2mm 的愈伤组织比率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小麦及小黑麦品种的基因型对培养结果的影响第41-42页
   ·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第42页
 4. 采用正交设计对电击转化参数组合进行优化第42-46页
   ·电击参数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4-46页
第四章 讨论第46-52页
 1. 影响小麦小孢子分离后的活性的因素第46-47页
 2. 影响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第47-48页
 3. 影响小麦及小黑麦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第48-49页
 4. 影响电击参数正并试验结果的因素第49-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图版Ⅰ第59-60页
图版Ⅱ第60-61页
图版Ⅲ第61-62页
图版说明第62-63页
导师简介第63-64页
个人简介第64-65页
独创性声明第65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室三维可视化及心电仿真建模
下一篇:厌氧消化—光催化联合法处理工业酒糟废水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