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章 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15-18页 |
·"心意知莫非身"的形神观 | 第15-16页 |
·从二元论滑向唯心一元论的心物观 | 第16-18页 |
·"天地与人心互为本原"的心物二元论 | 第16-17页 |
·"心则太极"的唯心一元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知虑心理思想 | 第18-26页 |
·关于感知 | 第19页 |
·关于思维 | 第19-21页 |
·思维的作用 | 第20页 |
·思维和感知 | 第20-21页 |
·关于言语 | 第21-23页 |
·言语的性质 | 第21-22页 |
·言语需要训练 | 第22页 |
·言语须有意义 | 第22-23页 |
·感知、思维、言语三者的关系 | 第23-24页 |
·认识和行为的关系 | 第24-26页 |
·感知与行为 | 第24页 |
·思维与行为 | 第24-25页 |
·知行统一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情欲心理思想 | 第26-31页 |
·反对"无欲" | 第26-27页 |
·提倡"寡欲" | 第27-28页 |
·倡导"育欲" | 第28-29页 |
·主张统治者"与百姓同欲" | 第29页 |
·以"命"御欲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志意心理思想 | 第31-33页 |
·志的本质 | 第31-32页 |
·学须立志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性习心理思想 | 第33-40页 |
·人性的实质 | 第34-36页 |
·性即"仁义" | 第34-35页 |
·人有"仁义" | 第35页 |
·人有伦理关系 | 第35-36页 |
·影响人性发展的因素 | 第36-40页 |
·先天因素 | 第36-37页 |
·学习因素 | 第37-38页 |
·环境因素 | 第38-40页 |
第六章 交往心理思想 | 第40-47页 |
·"交往"的基本思想 | 第40-43页 |
·"天地交曰泰,交尽于友" | 第41页 |
·君臣相友 | 第41-42页 |
·师生关系 | 第42-43页 |
·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 第43-47页 |
·尊重 | 第43页 |
·仁爱 | 第43-44页 |
·平等 | 第44页 |
·自律 | 第44-45页 |
·和谐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5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