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 | 第12-18页 |
| (一) “就业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 第12-13页 |
| 1、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不协调 | 第12页 |
| 2、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点问题 | 第12-13页 |
| (二) 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的内涵 | 第13-18页 |
| 1、“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 | 第13-14页 |
| 2、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情况 | 第18-23页 |
| (一)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分析 | 第18-20页 |
| 1、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兴起 | 第18-19页 |
| 2、创业是学业的深化、择业的发展 | 第19-20页 |
| (二) 对我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的理性分析 | 第20-23页 |
| 1、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 | 第21页 |
| 2、高等教育体系弊端的影响 | 第21页 |
| 3、应试教育制约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客观依据及现实意义 | 第23-32页 |
| (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 1、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为指导 | 第23-25页 |
| 2、“三个面向”人才观理论的指导 | 第25-26页 |
| 3、以科学的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 第26-27页 |
| (二) 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依据 | 第27-29页 |
| 1、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 第27-28页 |
| 2、是因应高等教育转型的必然措施 | 第28-29页 |
| 3、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 第29页 |
| (三)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 第29-32页 |
| 1、大学生创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 第30页 |
| 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 | 第30-31页 |
| 3、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第31-32页 |
|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 | 第32-43页 |
| (一) 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 第32页 |
| 1、创业教育者必须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 第32页 |
| 2、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 | 第32页 |
| (二)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 | 第32-36页 |
| 1、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引导 | 第33页 |
| 2、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 第33-34页 |
| 3、着重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第34-36页 |
| (三) 开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 第36-43页 |
| 1、建立起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 | 第36-37页 |
| 2、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第37-39页 |
| 3、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 第39-40页 |
| 4、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自我认识水平 | 第40-41页 |
| 5、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 第41-43页 |
|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 第43-49页 |
| (一) 创业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 第43-44页 |
|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 第43-44页 |
| 2、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是支撑艰辛创业道路的精神支柱 | 第44页 |
| (二)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注重心理素质训练与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 第44-49页 |
|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 | 第44-46页 |
| 2、创业教育中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 第46-4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著作类: | 第49页 |
| 论文类: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