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之概述 | 第11-15页 |
一、证券欺诈纠纷之定义 | 第11-12页 |
二、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之特征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解决方式之现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代表人诉讼制度现状 | 第15-19页 |
一、代表人诉讼之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二、代表人诉讼之司法运行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诉讼外解决方式之现状 | 第19-24页 |
一、协商和解 | 第19-20页 |
二、调解 | 第20-21页 |
三、仲裁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解决方式之缺陷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代表人诉讼之缺陷 | 第24-26页 |
一、代表人诉讼之立法缺陷 | 第24-25页 |
二、代表人诉讼之司法缺陷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诉讼外解决方式之缺缺陷 | 第26-31页 |
一、证券调解之缺陷 | 第26-27页 |
二、证券仲裁之缺陷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元化的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解决机制 | 第31-47页 |
第一节 我国多元化的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解决机制应坚持的价值取向 | 第31-32页 |
一、以中小投资者救济为核心 | 第31页 |
二、加强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 第31-32页 |
三、适应不同群体性证券纠纷受害人诉求的需求 | 第32页 |
第二节 代表人诉讼的改革和完善 | 第32-34页 |
一、立法层面上的改革和完善 | 第32-33页 |
二、司法实践中的改革和完善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引进集团诉讼 | 第34-38页 |
一、集团诉讼概述 | 第35-36页 |
二、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领域引进集团诉讼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调解机制 | 第38-41页 |
一、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领域调解制度之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二、建立和完善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领域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9-41页 |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仲裁机制 | 第41-47页 |
一、美国证券仲裁制度概述 | 第41-43页 |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群体性证券欺诈纠纷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