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结构强度研究的发展以及工程背景 | 第8-9页 |
1.2 有限单元法在内燃机结构强度计算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1.3 接触理论的发展及重要性 | 第11-1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4-28页 |
2.1 建模的思路 | 第14页 |
2.2 建模及分析软件的介绍 | 第14-20页 |
2.2.1 Pro/Engineer软件的介绍 | 第14-16页 |
2.2.2 Altair Hyperworks软件的介绍 | 第16-17页 |
2.2.3 Ansys软件的介绍 | 第17-20页 |
2.3 三维模型建立的过程 | 第20-23页 |
2.3.1 Pro/Engineer软件建立缸盖三维实体模型的过程 | 第20-21页 |
2.3.2 Pro/Engineer软件建立机体三维实体模型的过程 | 第21-23页 |
2.4 Altair Hyperworks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 第23-28页 |
3 边界条件的确定及求解 | 第28-39页 |
3.1 柴油机的主要参数 | 第28页 |
3.2 对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的分析 | 第28-31页 |
3.3 温度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1-34页 |
3.3.1 稳态温度场的测量 | 第31-32页 |
3.3.2 缸盖的温度条件 | 第32-34页 |
3.3.3 机体温度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3.3.4 气缸垫温度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3.4 约束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6页 |
3.5 力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6页 |
3.6 算法的选择 | 第36-39页 |
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56页 |
4.1 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4.2 热—机械耦合应力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4.3 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软件使用心得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