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5页 |
| 1 纺织品阻燃的必要性 | 第10页 |
| 2 纤维素的热解和燃烧 | 第10-11页 |
| 3 纤维素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11-16页 |
| ·纤维素织物阻燃整理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 ·我国纤维素织物阻燃现状 | 第12页 |
| ·阻燃剂的选择 | 第12-13页 |
| ·纤维素织物阻燃整理的基本要求 | 第13-15页 |
| ·纤维素织物阻燃整理的一般方法 | 第15页 |
| ·纤维素织物阻燃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4 棉织物阻燃整理类型 | 第16-20页 |
| ·暂时性阻燃整理 | 第16-17页 |
| ·半耐久性阻燃整理 | 第17-18页 |
| ·将不溶性无机物沉积到纤维素内 | 第17页 |
| ·锑和钛的化合物 | 第17页 |
| ·金属氧化物和卤代有机胶粘剂 | 第17-18页 |
| ·磷酰化反应 | 第18页 |
| ·磺化反应 | 第18页 |
| ·耐久性阻燃整理 | 第18-20页 |
| ·与纤维素羟基反应的耐久性整理 | 第19页 |
| ·在纤维素内发生聚合反应的耐久性整理 | 第19-20页 |
| 5 棉织物阻燃整理存在的甲醛问题 | 第20-22页 |
| ·棉织物阻燃整理后释放甲醛的原因 | 第20-21页 |
| ·甲醛的危害 | 第21-22页 |
| 6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5页 |
| ·阻燃整理的意义 | 第22页 |
| ·中试的目的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阻燃剂和交联剂的合成 | 第25-45页 |
| 1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 ·选择N-P阻燃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25页 |
| ·活性基团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 ·本实验中对阻燃剂和交联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 2 合成机理 | 第27-29页 |
| ·阻燃剂的合成机理 | 第27-28页 |
| ·交联剂的合成机理 | 第28-29页 |
| 3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4 实验内容 | 第30-31页 |
| ·阻燃剂的合成 | 第30页 |
| ·交联剂的合成 | 第30-31页 |
| 5 固含量的测试 | 第31页 |
| 6 交联剂反应过程中游离甲醛的分析以及羟甲基数和醚化度的计算 | 第31-34页 |
| ·游离甲醛的分析 | 第31-32页 |
| ·羟甲基型结合甲醛的分析 | 第32-33页 |
| ·羟甲基数和醚化度的计算 | 第33-34页 |
| 7 阻燃剂性质测定 | 第34-37页 |
| ·熔点的测定 | 第34页 |
| ·N、P元素的测定 | 第34-37页 |
| 8 结构确认 | 第37-38页 |
| ·阻燃剂的红外谱图 | 第37-38页 |
| ·交联剂的红外谱图 | 第38页 |
| 9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实验工艺对阻燃剂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页 |
|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实验条件对交联剂的影响 | 第40-43页 |
| ·羟甲基化物料配比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 ·pH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 10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阻燃剂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 第45-64页 |
| 1 棉织物的阻燃机理 | 第45-46页 |
| ·阻燃原理 | 第45页 |
| ·棉织物的阻燃方法 | 第45-46页 |
| 2 实验器材 | 第46-47页 |
| ·实验器材 | 第46页 |
| ·实验药品 | 第46-47页 |
| 3 测试方法 | 第47-51页 |
| ·白度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纺织品撕破强力的测试 | 第47-48页 |
|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 ·游离甲醛含量测试 | 第49-51页 |
| ·原理 | 第49-50页 |
| ·仪器药品 | 第50页 |
| ·甲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第50页 |
| ·步骤 | 第50-51页 |
| ·耐洗性 | 第51页 |
| ·整理织物经家庭洗涤和干燥后外观的评定 | 第51页 |
| 4 阻燃工艺 | 第51-52页 |
| ·一般工艺流程 | 第51-52页 |
| ·工艺处方 | 第52页 |
| 5 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其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 6 CFR-201阻燃工艺处方 | 第52页 |
| 7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甲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53页 |
| ·综合实验 | 第53-54页 |
| ·阻燃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交联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pH值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柔软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轧余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预烘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焙烘温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中和水洗 | 第60页 |
| 8 结论 | 第60-62页 |
| ·最佳工艺中试与小试比较 | 第60-61页 |
| ·最佳工艺条件下中试与小试织物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 | 第61-62页 |
| ·整理后布面上游离甲醛含量的对比 | 第62页 |
| 9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声明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