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型与牌照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6-14页 |
1.1.1 ITS技术及其发展 | 第6-12页 |
1.1.2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及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汽车车型及牌照识别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汽车车型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汽车牌照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 第21-30页 |
2.1 图像变换 | 第21-23页 |
2.1.1 离散Fourier变换 | 第21-22页 |
2.1.2 Rapid变换 | 第22页 |
2.1.3 离散Karhunen-Loeve变换 | 第22-23页 |
2.2 边缘检测 | 第23-25页 |
2.2.1 梯度算子 | 第23-24页 |
2.2.2 Sobel算子 | 第24页 |
2.2.3 Laplacian算子 | 第24页 |
2.2.4 Prewitt算子 | 第24页 |
2.2.5 Krisch算子 | 第24-25页 |
2.3 数学形态学 | 第25-27页 |
2.3.1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2.3.2 形态变换 | 第26-27页 |
2.3.2 一些基本形态学算法 | 第27页 |
2.4 图像增强 | 第27-30页 |
2.4.1 图像增强的概述和分类 | 第27-28页 |
2.4.2 空域变换增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车型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46页 |
3.1 系统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30-36页 |
3.1.1 红外线扫描检测部分 | 第30-33页 |
3.1.2 压电传感器检测部分 | 第33-36页 |
3.2 软件设计 | 第36-42页 |
3.3 误差分析 | 第42-44页 |
3.4 与红外+线圈复合式识别系统的比较 | 第44页 |
3.5 识别过程及结果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牌照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68页 |
4.1 图像预处理 | 第46-48页 |
4.2 牌照定位 | 第48-51页 |
4.2.1 倾斜牌照的纠正 | 第48-49页 |
4.2.2 图像预处理 | 第49页 |
4.2.3 定位方法综述 | 第49-51页 |
4.3 牌照区域定位 | 第51-54页 |
4.4 车牌字符的获取、切分与特征提取 | 第54-64页 |
4.4.1 牌照图像的二值化 | 第54-57页 |
4.4.2 滤除边框 | 第57-58页 |
4.4.3 牌照字符的切分 | 第58-60页 |
4.4.4 字符切分的修正处理 | 第60-61页 |
4.4.5 字符的规范化处理 | 第61-62页 |
4.4.6 字符分类特征的提取 | 第62-64页 |
4.5 牌照字符的识别 | 第64-66页 |
4.5.1 模板匹配 | 第64-66页 |
4.5.2 最小距离法识别 | 第66页 |
4.6 牌照识别系统的实现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车型和牌照识别结果的融合判据 | 第68-7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2-76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