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1.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 第13-14页 |
2.小麦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 第14-16页 |
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及获取雄性不育的途径 | 第16-20页 |
·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途径 | 第17页 |
·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系统 | 第17-18页 |
·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统 | 第18-19页 |
·光温敏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9页 |
·创制雄性不育系统的其它途径 | 第19-20页 |
·几种途径相互结合利用杂种优势 | 第20页 |
4.种子纯度鉴定概述 | 第20-21页 |
5.种子纯度鉴定方法 | 第21-29页 |
·传统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籽粒形态学鉴定 | 第21页 |
·籽粒解剖鉴定 | 第21页 |
·幼苗形态学鉴定 | 第21-22页 |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 第22页 |
·物理法 | 第22-23页 |
·不同温度发芽试验 | 第22-23页 |
·光周期试验 | 第23页 |
·抗逆性试验 | 第23页 |
·荧光性试验 | 第23页 |
·化学法 | 第23-24页 |
·苯酚染色法 | 第23页 |
·氢氧化钠(钾)染色法 | 第23-24页 |
·氯甲酸反应法 | 第24页 |
·单宁酸反应法 | 第24页 |
·除草剂敏感性反应法 | 第24页 |
·生物化学技术鉴定法 | 第24-26页 |
·同工酶电泳技术 | 第24-25页 |
·醇溶蛋白A-PAGE电泳技术 | 第25页 |
·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技术 | 第25-26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 | 第26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6-28页 |
·RFLP技术 | 第26页 |
·PCR技术 | 第26-27页 |
·RAPD技术 | 第27页 |
·AFLP技术 | 第27页 |
·SSR技术 | 第27-28页 |
·自动化技术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杂种小麦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 | 第29-55页 |
第一章 苯酚染色快速鉴定法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及其亲本上的应用研究 | 第29-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材料与种子扩繁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单籽粒酯酶同工酶PAGE鉴定法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及其亲本上的应用研究 | 第33-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溶液配制 | 第33页 |
·单籽粒酯酶同工酶的提取 | 第33-34页 |
·凝胶制备 | 第34页 |
·电泳及检测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品种纯度鉴定中酯酶同工酶提取材料的研究 | 第35页 |
·品种纯度鉴定中酯酶同工酶适宜提取液的研究 | 第35页 |
·品种纯度鉴定中酯酶同工酶电泳适宜凝胶浓度的研究 | 第35页 |
·酯酶同工酶电泳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鉴定法在西杂一号和西杂五号及其亲本上的应用研究 | 第37-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溶液配制 | 第37页 |
·籽粒麦谷蛋白的提取 | 第37-38页 |
·凝胶制备 | 第38页 |
·电泳及检测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电泳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籽粒麦醇溶蛋白A-PAGE鉴定法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及其亲本上的应用研究 | 第40-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溶液配制 | 第40页 |
·籽粒麦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40-41页 |
·凝胶制备 | 第41页 |
·电泳及检测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籽粒麦醇溶蛋白A-PAGE方法的优化研究 | 第42页 |
·籽粒麦醇溶蛋白A-PAGE在西杂一号、西杂五号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籽粒麦醇溶蛋白A-PAGE鉴定人为混杂的西杂一号及西杂五号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 第43-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籽粒麦醇溶蛋白A-PAGE鉴定化杀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西杂五号制种纯度的研究 | 第45-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七章 醇溶蛋白A-PAGE在普通小麦品种纯度鉴定及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研究 | 第47-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材料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8页 |
·溶液配制 | 第47-48页 |
·籽粒麦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48页 |
·凝胶制备 | 第48页 |
·电泳及检测 | 第48页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醇溶蛋白带型多态性分析 | 第48-50页 |
·遗传差异分析 | 第50页 |
·品种纯度鉴定分析 | 第50-52页 |
·聚类分析 | 第52-54页 |
3.讨论 | 第54-55页 |
·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在普通小麦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 第54页 |
·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应用于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