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胃疾病论文--溃疡病论文

156例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縮略词表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第10页
 2 临床表现第10页
 3 流行病学研究第10-11页
   ·患病率和胃镜检出率第10-11页
   ·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第11页
 4 病因和发病机制第11-14页
   ·修复防御机制第11-12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第11页
     ·黏膜上皮屏障第11-12页
     ·胃黏膜血流第12页
     ·生化因子第12页
   ·侵害因素第12-14页
     ·胃酸和胃蛋白酶第12-13页
     ·胆汁第13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HP)第13页
     ·NSAID药物的影响第13-14页
     ·遗传因素第14页
     ·其它危险因素第14页
 5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存在的差异第14-15页
   ·胃肠运动的差异第14页
   ·胃酸分泌情况第14-15页
   ·疼痛规律第15页
 6 诊断标准第15-16页
   ·临床症状第15页
   ·幽门螺杆菌检查第15页
   ·溃疡病灶第15-16页
 7 疗效判定标准(重庆草案)第16页
 8 治疗(重庆草案)第16-20页
   ·避免致病外因第16页
   ·改善机体内因第16页
   ·克服攻击因子第16-17页
   ·增强防御因子第17页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第17页
   ·药物治疗预后第17-18页
   ·胃镜下治疗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第24-36页
 一、古代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第24-27页
  1 本病的确立过程第24页
  2 病因病机的理解第24-26页
   ·六淫为患第24-25页
   ·饮食失宜第25页
   ·情志失调第25页
   ·瘀血阻络第25-26页
   ·脾病体虚第26页
   ·脾病与肾第26页
  3 治则治法第26-27页
   ·明辨寒热第26页
   ·分辨虚实第26页
   ·调肝理气第26-27页
   ·消食导滞第27页
   ·活血化瘀第27页
   ·养阴益胃第27页
   ·温中健脾第27页
   ·健脾益肾第27页
 二. 现代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探讨和发挥第27-34页
  1 病因病机的探讨第27-28页
   ·体质第28页
   ·情志第28页
   ·饮食第28页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28-29页
  3 消化性溃疡的分类和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第29-30页
  4 现代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第30-31页
   ·胃镜像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关系第30页
   ·消化性溃疡分期与舌象改变第30页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各不同证型之间有相关性第30页
   ·前列腺素(PG)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第30-31页
   ·血浆促胃泌素、生长抑素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关系第31页
  5 对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发挥第31-34页
   ·分期论治第31页
   ·辩证分型论治第31页
   ·辨病专方治疗第31-32页
   ·其他中疗法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6-44页
 1 病例筛选第36页
   ·纳入标准第36页
   ·排除标准第36页
   ·病例来源及数量第36页
 2 一般情况统计第36-39页
   ·分型比例第36-37页
   ·性别比例第37页
   ·发病时间第37页
   ·年龄分布第37-38页
   ·吸烟第38页
   ·饮酒第38页
   ·HP感染第38-39页
 3 DU与GU差异分析第39-44页
   ·DU和GU疼痛与进食相关的节律性第39-40页
   ·DU与GU症状分布统计第40-44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44-48页
 1 分型比例第44页
 2 性别比例,吸烟、饮酒习惯第44页
 3 发病时间第44-45页
 4 HP感染第45页
 5 DU与GU差异分析第45-46页
   ·DU和GU疼痛与进食相关的节律性第45页
   ·DU和GU症状上的差异性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研究的不足第48-50页
附录第50-56页
致谢第56-58页
个人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源自病例数据库中草药肝损伤临床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