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概述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水平、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水平 | 第11-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军车安全环保检测数字化平台的构建 | 第18-35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军车安全环保检测站检验项目和流程 | 第19-21页 |
·检验项目和设备 | 第19页 |
·检验流程 | 第19-21页 |
·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和控制模式 | 第21-25页 |
·技术要求 | 第21-22页 |
·控制模式 | 第22-25页 |
·军车安全环保检测数字化平台 | 第25-33页 |
·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 | 第25-26页 |
·移动式汽车检测车 | 第26-28页 |
·数字化平台的设计 | 第28-32页 |
·军车检测数据库MVIDB | 第32-33页 |
·结束语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汽车检测设备输出信号的在线处理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页 |
·软测量技术 | 第35-39页 |
·软测量技术的概念 | 第35-36页 |
·软测量技术的基本框架 | 第36-37页 |
·软测量技术的建模 | 第37-39页 |
·基于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 第39-44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39-42页 |
·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基于回归分析的软测量技术在烟度检测中的应用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虚拟检测的实时多检测任务处理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页 |
·虚拟检测技术 | 第47-50页 |
·虚拟检测系统概述 | 第47-48页 |
·虚拟检测系统的构成 | 第48-49页 |
·虚拟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 | 第49-50页 |
·实时多任务处理 | 第50-52页 |
·实时多任务处理的基本要求 | 第50-51页 |
·实时多任务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多任务与多线程 | 第52页 |
·军车检测控制系统多检测任务处理 | 第52-59页 |
·检测线车辆调度 | 第53-54页 |
·各工位检测流程与多任务 | 第54-59页 |
·多任务间的同步 | 第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基于COTS 组件技术的测控一体化的集成 | 第61-74页 |
·引言 | 第61页 |
·基于COTS 组件的系统集成 | 第61-65页 |
·COTS 组件技术内涵 | 第61页 |
·系统集成模块 | 第61-62页 |
·COTS 测控软件集成技术 | 第62-64页 |
·测控软件集成的标准化 | 第64-65页 |
·几种主流构件实现模型 | 第65-70页 |
·CORBA 组件模型(CCM) | 第65-67页 |
·JavaBeans | 第67页 |
·COM/DCOM | 第67-70页 |
·基于DCOM 的汽车检测线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 | 第70-72页 |
·基本设计思想 | 第70-71页 |
·Server 端设计 | 第71页 |
·Client 端设计 | 第71-72页 |
·结束语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检测线控制系统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 第74-88页 |
·引言 | 第74页 |
·网络体系的构建 | 第74-76页 |
·B/S 网络应用模型 | 第76-79页 |
·传统C/S 模式的局限性 | 第76-77页 |
·B/S 模式 | 第77-78页 |
·B/S 模式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78-79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数据集成技术 | 第79-82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常用的数据集成技术 | 第80页 |
·DDE | 第80-82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82-87页 |
·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82-83页 |
·ODBC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83-84页 |
·JDBC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84-85页 |
·系统实现 | 第85-87页 |
·结束语 | 第87-88页 |
第七章 车辆安全隐患预警 | 第88-117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系统预警的数学基础 | 第89-91页 |
·车辆安全隐患预警方案 | 第91-92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 第92-104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92-95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95-97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97-100页 |
·权重集的确定 | 第100-103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103-104页 |
·车辆安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104-115页 |
·车辆技术等级评定 | 第104页 |
·模糊评价集的建立 | 第104-106页 |
·因素集的选取和权重分配的计算 | 第106-107页 |
·模糊关系矩阵的确立及综合评判的合成 | 第107-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页 |
·结束语 | 第115-117页 |
第八章 基于网络的军车安全环保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17-131页 |
·硬件系统结构 | 第117-120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17-118页 |
·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 第118-119页 |
·车牌识别系统设计 | 第119-120页 |
·软件系统设计 | 第120-126页 |
·登录系统 | 第121-123页 |
·控制系统 | 第123-125页 |
·登录机与主控机间通讯机制 | 第125-126页 |
·系统试验 | 第126-129页 |
·系统性能检定试验 | 第126-129页 |
·使用适应性试验 | 第129页 |
·创新点、新技术 | 第129-13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1-13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3-134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