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35kV线路防雷新技术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前言 | 第8-12页 |
|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发展简述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2 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及具体防护措施 | 第12-19页 |
| ·线路雷电过电压 | 第12-15页 |
| ·雷电的形成 | 第12页 |
| ·雷电过电压产生机理 | 第12-13页 |
| ·线路雷电过电压类型 | 第13-14页 |
| ·线路防雷性能指标 | 第14-15页 |
| ·线路雷击跳闸的条件 | 第15页 |
| ·输电线的防雷措施 | 第15-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3 35kV双津线路基本情况及现场参数测试 | 第19-26页 |
| ·35kV双津输电线路基本情况 | 第19页 |
| ·杆塔接地电阻值及杆塔结构尺寸 | 第19-21页 |
| ·现场测试内容 | 第21-22页 |
| ·现场测试结果 | 第22-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4 雷电定位系统及雷电参数 | 第26-33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雷电监测技术的发展 | 第26-30页 |
| ·雷电定位系统原理 | 第27-29页 |
| ·雷电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 | 第29-30页 |
| ·重庆雷电定位系统组成以及近年的运行数据 | 第30-32页 |
|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 | 第30-31页 |
| ·雷电日和雷电小时 | 第31页 |
| ·地面落雷密度 | 第31-32页 |
| ·重庆地区输电线路故障统计数据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5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 第33-41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故障树法 | 第33-35页 |
| ·蒙特卡罗法 | 第35-37页 |
| ·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对任意已知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抽样 | 第36-37页 |
| ·模拟雷击杆塔暂态过程的行波法 | 第37-40页 |
| ·行波法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 ·计算多导线线路波过程的模变换法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6 35kV双津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分析 | 第41-46页 |
| ·感应雷过电压的计算 | 第41-42页 |
| ·雷击杆塔顶部时塔顶的电位计算 | 第42-43页 |
| ·线路绝缘所受电压 | 第43页 |
| ·耐雷水平 | 第43-44页 |
| ·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7 采用线路型避雷器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分析 | 第46-59页 |
| ·计算的内容 | 第46页 |
| ·计算原理及示意图 | 第46-47页 |
| ·线路绝缘子串闪络依据 | 第47-50页 |
| ·常用的两种绝缘子串闪络判据 | 第47-48页 |
| ·35kV双津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闪络的数值模拟 | 第48-50页 |
| ·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雷直击杆塔时分流系数的变化 | 第50-53页 |
| ·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雷直击杆塔耐雷水平 | 第53-56页 |
| ·线路型避雷器不同安装位置的耐雷水平 | 第56-57页 |
| ·雷绕击导线时线路耐雷水平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8 导电水泥在线路防雷中的应用 | 第59-63页 |
| ·导电水泥的主要理化性能和技术指标 | 第59-60页 |
| ·接地电阻计算 | 第60-61页 |
| ·使用方法及用量 | 第61页 |
| ·工程使用效果 | 第61-63页 |
| 9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