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人口地理学论文

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研究——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调查

第一章 导论第1-21页
   ·研究缘起与主题第8-10页
     ·环境社会学与生态移民第8-9页
     ·荒漠化治理对策:生态移民的效果第9页
     ·移民对孪井滩的选择第9-10页
   ·相关研究回顾第10-18页
     ·生态移民研究第10-14页
     ·非自愿移民研究第14-15页
     ·自愿移民研究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8-21页
     ·发现问题,进入社区第18页
     ·问卷调查第18-19页
     ·深入访谈第19-21页
第二章 理论框架--生态移民性质定位第21-26页
   ·在自愿--非自愿框架中考察生态移民第21-25页
     ·移民类型的划分第21-22页
     ·生态移民的定义第22-23页
     ·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表现第23-25页
   ·理论应用:如何将非自愿移民与自愿移民相结合?第25-26页
第三章 阿拉善盟生态状况与生态移民第26-31页
   ·阿拉善生态状况第26-28页
     ·阿拉善盟概况第26-27页
     ·阿拉善盟生态状况及原因第27-28页
   ·阿拉善盟生态移民第28-31页
     ·阿拉善盟生态移民计划和进程第29页
     ·阿拉善盟生态移民搬迁区域和对象第29-30页
     ·阿拉善盟生态移民预期效益第30-31页
第四章 孪井滩生态移民及自愿与非自愿性第31-66页
   ·孪井滩概况第31-33页
     ·嘉尔嘎勒赛汉镇第31页
     ·孪井滩开发第31-32页
     ·孪井滩功能的转变第32-33页
   ·孪井滩自愿与非自愿移民第33-62页
     ·孪井滩移民的分类第33-36页
     ·孪井滩移民的迁移第36-45页
     ·孪井滩移民的生活第45-52页
     ·孪井滩移民的生产第52-62页
   ·小结:孪井滩生态移民影响因素分析第62-66页
     ·生存生态移民的影响因素第62-64页
     ·工程生态移民的影响因素第64-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第66-73页
   ·结论:实施自愿与非自愿相结合的生态移民第66-67页
   ·思考:从“文化自觉”到“环境自觉”第67-73页
     ·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及其发展脉络第67-69页
     ·生态移民:从“文化自觉”到“环境自觉”第69-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一第77-84页
附录二第84-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无创性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的生物芯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