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8-9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8页 |
1.1.2 药品和试剂 | 第8-9页 |
1.1.3 仪器设备 | 第9页 |
1.1.4 药液配制 | 第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9-13页 |
1.2.1 动物给药 | 第9-10页 |
1.2.2 样品采集 | 第10页 |
1.2.2.1 血液样品采集 | 第10页 |
1.2.2.2 乳液样品采集 | 第10页 |
1.2.3 样品预处理 | 第10页 |
1.2.3.1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10页 |
1.2.3.1 乳清样品预处理 | 第10页 |
1.2.4 色谱条件 | 第10-11页 |
1.2.5 标准曲线 | 第11页 |
1.2.5.1 血样标准曲线 | 第11页 |
1.2.5.2 乳样标准曲线 | 第11页 |
1.2.6 回收率测定 | 第11-12页 |
1.2.6.1 血浆样品回收定 | 第12页 |
1.2.6.2 乳样品回收率测定 | 第12页 |
1.2.7 变异系数的测定 | 第12-13页 |
1.2.7.1 血浆样品变异系数的测定 | 第12-13页 |
1.2.7.2 乳样品变异系数的测定 | 第13页 |
1.3 MCPKP软件 | 第13-14页 |
2 结果 | 第14-21页 |
2.1 色谱行为 | 第14页 |
2.2 标准曲线 | 第14-16页 |
2.2.1 血样标准曲线 | 第14-15页 |
2.2.2 乳样标准曲线 | 第15-16页 |
2.3 盐酸环丙沙星的检测结果及药动学特征 | 第16-21页 |
2.3.1 血样盐酸环丙沙星的检测结果及药动学特征 | 第16-19页 |
2.3.2 乳样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检测结果及药动学特征 | 第19-21页 |
3 讨论 | 第21-25页 |
3.1 血样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动学特征 | 第21页 |
3.1.1 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的药动学参数 | 第21页 |
3.1.2 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的药动学参数 | 第21页 |
3.2 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3.3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22页 |
3.4 检测条件 | 第22页 |
3.5 乳样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动学特征 | 第22-23页 |
3.5.1 吸收 | 第23页 |
3.5.2 分布 | 第23页 |
3.5.3 消除 | 第23页 |
3.6 对临床给药方案的影响 | 第23-24页 |
3.7 关于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4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文献综述 | 第2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