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阐明权制度概述 | 第12-17页 |
·阐明权制度的起源 | 第13-14页 |
·两大法系国家关于阐明权制度的立法概况 | 第14-17页 |
第2章 阐明权的性质及司法功能 | 第17-29页 |
·诉讼模式与阐明权 | 第17-21页 |
·阐明权与辩论主义 | 第21-24页 |
·阐明权的性质 | 第24-27页 |
·阐明权的司法功能 | 第27-29页 |
第3章 阐明权的行使 | 第29-37页 |
·阐明权行使的原则 | 第29-31页 |
·阐明权行使的范围 | 第31-34页 |
·阐明权行使的方式 | 第34-37页 |
第4章 我国对阐明权制度的认识发展及立法状况 | 第37-43页 |
·认识发展 | 第37-39页 |
·关于举证的阐明 | 第39-40页 |
·关于拟制自认的阐明 | 第40-41页 |
·关于法律关系的阐明 | 第41-43页 |
第5章 对完善我国法官阐明权制度体系的思考 | 第43-48页 |
·我国阐明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诉讼模式的选择 | 第43-44页 |
·立法上确认 | 第44-45页 |
·建立异议权制度 | 第45-46页 |
·法官职业化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