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卷烟中有害成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降焦后卷烟的香味补偿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卷烟香味的施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立题依据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实际生产过程中实验样品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4-23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15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1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页 |
·制备工艺流程 | 第15-18页 |
·凹凸棒石制备工艺流程 | 第15页 |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制备工艺流程 | 第15-17页 |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遵循的原则 | 第16页 |
·烟丝中凹凸棒石添加工艺研究 | 第16-17页 |
·烟用滤棒中凹凸棒石添加工艺 | 第17页 |
·烟叶中添加混合料液工艺条件 | 第17-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2页 |
·烟丝中添加0.5‰凹凸棒石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18-20页 |
·滤棒中添加凹凸棒石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0-21页 |
·烟叶中添加混合料液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对烟气焦油、烟碱的影响 | 第23-33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试剂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检测烟碱、水分) | 第24页 |
·吸烟机主要技术条件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24-25页 |
·水分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24-25页 |
·烟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25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样品水分的调节 | 第25页 |
·质量、吸阻挑选 | 第25页 |
·吸烟机抽吸样品 | 第25-26页 |
·烟气捕集器的准备 | 第25-26页 |
·抽吸卷烟 | 第26页 |
·总粒相物的测定 | 第26页 |
·烟碱、水分的测定 | 第26页 |
·CO的测定与计算 | 第26-27页 |
·焦油的计算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对焦油中有害物质的影响 | 第33-41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检测芳烃类物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测定样品的准备 | 第34-35页 |
·测定样品的抽提、族组分分离 | 第35页 |
·沉淀沥青质 | 第35页 |
·测定样品的柱层析 | 第35-36页 |
·气相色谱测定芳烃 | 第36页 |
·定性及定量方法 | 第36页 |
·测定步骤 | 第36页 |
·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非烃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族组分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芳烃色谱检测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非烃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对卷烟吃味的影响 | 第41-48页 |
·引言 | 第41页 |
·卷烟评吸前的准备和要求 | 第41-43页 |
·样品烟的准备 | 第41-42页 |
·评吸方法 | 第42页 |
·评吸方式 | 第42-43页 |
·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与烟叶中添加料液对卷烟品质的影响 | 第43-45页 |
·评吸结果 | 第43-44页 |
·评吸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滤棒中添加不同比例凹凸棒石对卷烟品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评吸结果 | 第45-46页 |
·评吸结果讨论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