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诗经·齐风》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1页
 一、 《诗经.国风》研究模式与《齐风》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 论文的构思和意义第10-11页
第一章 历代经学家对《齐风》的解读第11-25页
 一、 西汉至唐代经学家对《齐风》的解读第11-16页
  1 、 两汉时期经学家的解读第11-14页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家的解读第14页
  3 、 隋唐时期经学家的解读第14-16页
 二、 宋元经学家对《齐风》的解读第16-19页
  1 、 非《序》与卫道--宋代经学家的解读第16-19页
  2 、 “朱《传》之笺疏”--元代经学家的解读第19页
 三、 明代经学家对《齐风》的解读第19-21页
  1 、 朱熹《诗集传》的衍义--明代前期经学家的解读第19-20页
  2 、 从经学到文学--明代中后期经学家的解读第20-21页
 四、 清代经学家对《齐风》的解读第21-25页
  1 、 考据派的解读第21-22页
  2 、 独立思考派的解读第22-25页
第二章 社会视角下的《齐风》第25-41页
 一、 政治风貌第25-32页
  1 、 齐人对齐、鲁关系的关注--《南山》、《敝笱》、《载驱》三诗诗义新探第26-31页
  2 、 勤练善射为御乱--从《猗嗟》篇看齐人习箭的目的第31页
  3 、 从《鸡鸣》篇看齐国女子对政事的关心第31-32页
  4 、 徭役繁重和讽君纳谏--从《东方未明》篇看当时齐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侧面第32页
 二、 社会生活第32-37页
  1 、 爱情与婚姻第32-35页
  2 、 耕织与渔猎第35-37页
 三、 审美意识第37-41页
  1 、 欢快愉悦的感情基调第37-38页
  2 、 外美与内美的统一--男性美第38-40页
  3 、 泼辣与淡雅的结合--女性美第40-41页
第三章 文化视角下的《齐风》第41-47页
 一、 东夷文化对《齐风》的影响第42-45页
  1 、 开朗、乐观传统的影响第42-43页
  2 、 婚姻习俗对《齐风》的影响第43页
  3 、 东夷故地女子地位较高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3-44页
  4 、 东夷族人尚武善射习俗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4页
  5 、 东夷文化其他方面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4-45页
 二、 周文化的东渐和影响第45-47页
  1 、 婚姻制对《齐风》创作的影响第45-46页
  2 、 加冠礼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6-47页
  3 、 朝议制度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7页
 三、 齐人尚侈--《齐风》所体现的齐人生活习俗第47页
第四章 文学视角下的《齐风》第47-66页
 一、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齐风》中的体现第48页
 二、 赋、比、兴手法在《齐风》中的运用第48-55页
  1 、 叙事写人,抒情议论--赋的具体运用第49-53页
  2 、 比兴杂糅,拓展诗意--比兴的具体运用第53-55页
  3 、 赋、比、兴的综合运用第55页
 三、 《齐风》在句式、章法上的文学成就第55-60页
  1 、 长短错落--《齐风》的句式第55-57页
  2 、 重章叠句--《齐风》的章法第57-60页
 四、 《齐风》在语言和用韵上的特色第60-64页
  1 、 《齐风》在语言上的文学特色第60-61页
  2 、 《齐风》在用韵上的特色第61-64页
 五、 舒缓--《齐风》的语气第64-66页
注释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论文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实证研究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