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两周时期的旅游活动 | 第7-15页 |
1 关于旅游概念的争论 | 第7-9页 |
2 旅游与旅行的区别和联系 | 第9-11页 |
3 周代的旅游活动 | 第11-15页 |
二 两周旅游活动的制约因素 | 第15-22页 |
1 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 第15-16页 |
2 交通与旅行服务状况 | 第16-17页 |
3 对旅行的厌畏态度 | 第17-18页 |
4 远行与社会伦理观念 | 第18-20页 |
5 宗教神仙思想与旅游 | 第20页 |
6 对旅游的价值功能的认识 | 第20-22页 |
三 两周旅游文化的特征 | 第22-31页 |
1 排斥游乐,提倡节俭 | 第23-27页 |
2 “比德”的旅游审美倾向 | 第27-30页 |
3 崇尚自然美的发端 | 第30-31页 |
四 周代旅游文化的历史影响 | 第31-36页 |
1 厌畏旅行的影响 | 第32-33页 |
2 “比德”的影响 | 第33-35页 |
3 崇尚自然美的影响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