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页 |
|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分组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 第11-15页 |
| ·RLP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5-18页 |
| ·TCP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8-21页 |
| ·TCP/RLP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思路、主要贡献与论文内容组织 | 第22-24页 |
| 第2章 基于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HARQ性能分析 | 第24-39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 ·HARQ概述 | 第25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HARQ性能分析 | 第26-35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分析模型 | 第26-27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信噪比分析 | 第27-29页 |
| ·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吞吐率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 ·可变扩频增益平均分集合并CDMA系统性能比较分析 | 第35-38页 |
| ·可变扩频增益系统结构 | 第35-36页 |
|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 第3章 无线链路层协议性能分析 | 第39-63页 |
| ·无线信道模型 | 第39-47页 |
| ·无线信道特性 | 第39-42页 |
| ·无线信道模型 | 第42-47页 |
| ·无线链路ARQ方式及其容量特性分析 | 第47-57页 |
| ·三种ARQ方式 | 第47-49页 |
| ·分组数据传输CDMA系统容量定义 | 第49-53页 |
| ·分组数据传输CDMA系统容量分析 | 第53-57页 |
| ·无线链路纠错码性能分析 | 第57-62页 |
| ·数据帧纠错能力与系统吞吐率关系 | 第58页 |
| ·无线链路纠错码性能分析模型 | 第58-59页 |
|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 第4章 无线传输层协议性能分析与建模 | 第63-94页 |
| ·独立同分布信道下TCP与UDP协议吞吐率 | 第64-66页 |
| ·TCP与UDP协议介绍 | 第64-65页 |
| ·仿真环境、参数选择与结果讨论 | 第65-66页 |
| ·有效因子评价指标 | 第66-70页 |
| ·相关信道下传输层协议性能分析 | 第70-76页 |
| ·不同RTT与W_(max)下传输层协议性能分析 | 第70-75页 |
| ·TCP Reno和Tahoe版本性能比较 | 第75-76页 |
| ·TCP RENO协议过程、符号约定及建模基本假设 | 第76-81页 |
| ·TCP在不考虑W_(MAX)条件下的吞吐率分析 | 第81-87页 |
| ·吞吐率性能总体分析 | 第81-82页 |
| ·拥塞避免阶段分析 | 第82-85页 |
| ·超时重传阶段分析 | 第85-87页 |
| ·考虑W_(MAX)条件下TCP吞吐率分析 | 第87-89页 |
| ·解析模型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讨论 | 第89-93页 |
| ·本章小节 | 第93-94页 |
| 第5章 TCP/RLP协议栈性能分析 | 第94-103页 |
| ·TCP/RLP协议模型 | 第94-96页 |
|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96-99页 |
| ·不同重传次数TCP/RLP协议栈性能分析 | 第99页 |
| ·5次重传、不同扩频增益下TCP/RLP协议栈性能分析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2-10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03-105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20页 |
| 附录 | 第120-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