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页 |
前言 | 第11页 |
·高分子合金增韧机理的回顾 | 第11-19页 |
·早期定性的增韧机理 | 第12-14页 |
·八十年代的增韧机理 | 第14-18页 |
·九十年代的增韧机理-多相聚合物合金亚微相态群子标度理论 | 第18-19页 |
·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 | 第19-21页 |
·其他有机聚合物 | 第21-22页 |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 PP | 第22-23页 |
·有机-无机纳米材料改性 PP | 第23-24页 |
·PP/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 第24-25页 |
·纳米 SiO2 的性质和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 第25-31页 |
·纳米 SiO2 的结构和性能 | 第25页 |
·纳米 SiO2 的表面处理与分散 | 第25-26页 |
·SiO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聚合物纳米 SiO2 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纳米 SiO2 在 PP 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理论部分--JRG 群子统计理论及在本课题中的应用思路 | 第31-43页 |
·群子统计理论简介 | 第31-32页 |
·群子统计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32-34页 |
·多相聚合物粒子分散性的群子模型与群子参数 R1、R2 关系 | 第34-35页 |
·多相聚合物群子的均匀性标度 R1、R2 的内涵 | 第35-37页 |
·线性群子理论模型及群子均匀性标度 R1?R2 的计算 | 第37-41页 |
·群子均匀性标度 R1、R2 与多相聚合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实验原料及性能 | 第43-44页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44-45页 |
·加工设备 | 第44页 |
·测试设备 | 第44-45页 |
·共混合金的制备 | 第45-46页 |
·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拉伸性能 | 第46页 |
·冲击性能 | 第46页 |
·共混合金的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 第46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46-47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红外表征 | 第47页 |
·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微观形态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8-78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表征 | 第48-49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红外表征 | 第48-49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49页 |
·PP 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49-59页 |
·纳米 SiO2/PP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50-52页 |
·纳米 SiO2/PP 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研究 | 第50页 |
·纳米 SiO2/PP 共混体系的拉伸性能研究 | 第50-52页 |
·纳米 SiO2/弹性体/PP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52-59页 |
·弹性体含量对纳米 SiO2/弹性体/PP 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纳米 SiO2 含量对纳米 SiO2/弹性体/PP 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PP 共混合金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 第59-65页 |
·共混合金的结晶特性 | 第60-64页 |
·PP/纳米 SiO2 二元共混体系的结晶特性 | 第60-62页 |
·PP/纳米 SiO2/POE 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特性 | 第62-64页 |
·共混合金的熔融特性 | 第64-65页 |
·PP 共混合金的断面形貌分析 | 第65-69页 |
·PP/纳米 SiO2/POE 共混合金体系的群子标度-最佳秩序能量最高原则 | 第69-78页 |
·PP/纳米 SiO2/POE 共混合金体系的群子参数 R1 和 R2 的求算 | 第69-76页 |
·PP/纳米 SiO2/POE 共混合金体系的韧性和群子标度间的相关性 | 第76-78页 |
结 论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