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0页 |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8页 | 
| 二、 选题的依据 | 第8-10页 | 
| 第一章 薪酬性股票期权概述 | 第10-17页 | 
| 一、 薪酬性股票期权的内涵 | 第10-12页 | 
| (一) 期权 | 第10页 | 
| (二) 标准股票期权 | 第10-11页 | 
| (三) 薪酬性股票期权 | 第11-12页 | 
| 二、 薪酬性股票期权比较特征 | 第12-15页 | 
| (一) 标准股票期权与薪酬性股票期权 | 第12-13页 | 
| (二) 期股与薪酬性股票期权 | 第13-14页 | 
| (三) 员工持股与薪酬性股票期权 | 第14-15页 | 
| 三、 薪酬性股票期权的种类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必要性分析 | 第17-30页 | 
| 一、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一) 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 第17-18页 |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0页 | 
| (三)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1页 | 
| 二、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必要性实证分析 | 第21-28页 | 
| (一) 国外经验表明股票期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21-23页 | 
| (二) 我国企业(主要指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 | 第23-26页 | 
| (三) 推行股票期权是我国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26-28页 | 
| 三、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条件分析 | 第28-29页 | 
| 四、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实践探索 | 第30-42页 | 
| 一、 地方政策法规实践探索 | 第31-35页 | 
| (一) 上海市关于期股/期权激励的若干意见 | 第31-32页 | 
| (二) 杭州市国企经营者期权激励试行办法 | 第32-33页 | 
| (三) 北京市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期股激励试点的指导意见 | 第33-35页 | 
| 二、 国内企业实践探索 | 第35-39页 | 
| (一) 武汉国资公司的期权模式——用经营者年薪购买流通股 | 第35-36页 | 
| (二) 天津泰达模式——提供激励基金购买流通股 | 第36-37页 | 
| (三) 上海贝岭模式——提供激励基金,让经营者模拟持股 | 第37-39页 | 
| 三、 我国实践探索的特点 | 第39-40页 | 
| 四、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我国推行薪酬性股票期权法律问题分析 | 第42-59页 | 
| 一、 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 | 第42-48页 | 
| (一) 股票期权制度是公司治理有机组成部分 | 第42-43页 | 
| (二)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 (三) 公司治理不健全对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二、 股票期权与公司证券法 | 第48-57页 | 
| (一) 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 第48-49页 | 
| (二) 股票来源的障碍 | 第49-54页 | 
| (三) 股票期权授予的法律障碍 | 第54-55页 | 
| (四) 股票期权行权的法律障碍 | 第55-57页 | 
| 三、 股票期权与税法 | 第57-58页 | 
| 四、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借鉴先进立法经验,完善我国薪酬性股票期权法律制度 | 第59-81页 | 
| 一、 关于《公司法》的修改建议 | 第59-71页 | 
| (一) 我国《公司法》应引进股票期权制度 | 第59-60页 | 
| (二)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60-65页 | 
| (三) 公司资本法律制度的调整 | 第65-71页 | 
| 二、 关于《证券法》的修改建议 | 第71-72页 | 
| (一) 内部人短线交易规定的调整 | 第71-72页 | 
| (二)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72页 | 
| 三、 关于税法方面修改意见 | 第72-75页 | 
| 四、 制定专门的股票期权法规 | 第75-80页 | 
| (一) 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76页 | 
| (二) 关于股票期权计划的管理机构 | 第76页 | 
| (三) 关于授权主体规定 | 第76-77页 | 
| (四) 关于股票期权授予对象的规定 | 第77页 | 
| (五) 关于授予数量的规定 | 第77-78页 | 
| (六) 关于股票期权不可转让性规定 | 第78页 | 
| (七) 关于行权价的规定 | 第78-79页 | 
| (八) 关于股票期权计划的有效期、行权期、等待期、持有期、窗口期的规定 | 第79-80页 | 
| 五、 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语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