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苜蓿(Medicago sativa and M.varia)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1 前言 | 第6-7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7-16页 |
| ·苜蓿及我国主要苜蓿品种 | 第7-9页 |
| ·苜蓿种子产量 | 第9-13页 |
| ·产量概述 | 第9页 |
| ·环境条件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 第9-11页 |
| ·苜蓿种子产量的生物学构成因素 | 第11-13页 |
| ·数学统计方法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 ·方差分析 | 第13-14页 |
| ·简单相关与回归 | 第14页 |
| ·多元回归 | 第14-15页 |
| ·通径分析 | 第15页 |
| ·聚类分析 | 第15-16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 ·植株标记 | 第17页 |
| ·观测性状 | 第17页 |
| ·发芽实验 | 第17-19页 |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 4 结果 | 第19-35页 |
| ·单株种子产量 | 第19-21页 |
|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 | 第21-27页 |
| ·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27-32页 |
| ·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简单相关 | 第27-28页 |
| ·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 ·10个高产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综合比较 | 第30-32页 |
| ·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异分析 | 第32页 |
| ·种子萌发特性 | 第32页 |
| ·聚类分析 | 第32-35页 |
| 5 讨论 | 第35-37页 |
| ·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 | 第35-36页 |
| ·苜蓿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 | 第36页 |
| ·苜蓿种子的潜在产量 | 第36-37页 |
| ·种子萌发特性 | 第37页 |
| 6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英文摘要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