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明学派思想流变初探
引言 | 第1-6页 |
一、 贵州阳明学派早期的思想 | 第6-14页 |
1 、 “得阳明之和”--陈文学 | 第6-10页 |
(1) 涵养本心 | 第7-8页 |
(2) 静悟工夫 | 第8-9页 |
(3) 得阳明之和 | 第9-10页 |
2 、 “得阳明之正”--汤伯元 | 第10-14页 |
(1) 孝弟为本 | 第11-12页 |
(2) 闲逸自乐 | 第12-13页 |
(3) 得阳明之正 | 第13-14页 |
二、 贵州阳明学派发展成熟期的思想 | 第14-30页 |
1 、 “贵阳名士”--马廷锡 | 第14-18页 |
(1) 心气合一 | 第15-16页 |
(2) 默坐澄心 | 第16-17页 |
(3) 抱守初心 | 第17-18页 |
2 、 “理学名臣”--李渭 | 第18-24页 |
(1) 仁体论 | 第20-21页 |
(2) 毋意论 | 第21-22页 |
(3) 先行论 | 第22-24页 |
3 、 “名臣大儒”--孙应鳌 | 第24-30页 |
(1) 心外无仁 | 第25-26页 |
(2) 求仁论 | 第26-28页 |
(3) 诚意慎独 | 第28-30页 |
三、 贵州阳明心学的余波与终结 | 第30-40页 |
1 、 批判心学--陈法 | 第30-34页 |
(1) 宗法程朱 | 第31-33页 |
(2) 批判心学 | 第33-34页 |
2 、 整理黔学--郑珍、莫友芝、黎庶昌 | 第34-40页 |
(1) 经世致用 | 第36-38页 |
(2) 整理黔学 | 第38-39页 |
(3) 黔学终结 | 第39-40页 |
余论 | 第40-43页 |
参考书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