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1.2 图形化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7页 |
1.3 图形化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总体框架及实现思路 | 第7-8页 |
1.4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8-9页 |
第二章 电网薄弱母线确定性的研究 | 第9-16页 |
2.1 关于电网薄弱母线确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2 灵敏度分析方法综述 | 第10-13页 |
2.2.1 常规灵敏度分析方法 | 第10-12页 |
2.2.2 综合灵敏度分析 | 第12-13页 |
2.3 计及负荷特性的灵敏度分析数学模型及其程序流程 | 第13-16页 |
2.3.1 数学模型 | 第13-15页 |
2.3.2 灵敏度分析的程序流程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16-23页 |
3.1 网络拓扑分析的新算法 | 第16-17页 |
3.1.1 传统的拓扑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3.1.2 拓扑分析新算法的原理 | 第16-17页 |
3.2 网络节点优化及潮流计算方法 | 第17-23页 |
3.2.1 网络节点优化 | 第17-18页 |
3.2.2 潮流计算方法 | 第18-23页 |
第四章 面向对象技术及其在本软件中的应用 | 第23-32页 |
4.1 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4.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 第23-26页 |
4.3 面向对象技术在本软件中的应用 | 第26-30页 |
4.3.1 电力系统设备的计算机描述 | 第26页 |
4.3.2 设备图元类的层次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4.3.3 本软件程序具体实现 | 第28-30页 |
4.4 文档和视窗的数据组织及功能实现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数据库及本软件系统设计 | 第32-40页 |
5.1 数据库的选用 | 第32页 |
5.2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要求 | 第32页 |
5.3 电力系统可视化数据库模块 | 第32-34页 |
5.4 本软件的数据库结构定义及存贮方式 | 第34-40页 |
5.4.1 本软件的数据库结构定义 | 第34-36页 |
5.4.2 存贮方式 | 第36-40页 |
第六章 系统功能简介及算例分析 | 第40-50页 |
6.1 功能简介 | 第40-46页 |
6.1.1 系统图的生成方法 | 第41-43页 |
6.1.2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功能的实现 | 第43-44页 |
6.1.3 报表形成及其打印 | 第44-46页 |
6.2 算例分析 | 第46-5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