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迫切的国产化问题 | 第9-10页 |
·悬架减振器的作用、类型与工作原理 | 第10-13页 |
·减振器在汽车中的作用 | 第10-12页 |
·减振器的类型 | 第12页 |
·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减振器的内外特性 | 第13-14页 |
·减振器的设计原则 | 第14-17页 |
·阻尼匹配原则 | 第14-15页 |
·外特性设计原则 | 第15页 |
·结构设计原则 | 第15-17页 |
·双筒液压减振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 第18-20页 |
第2章 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 | 第20-33页 |
·减振器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减振器活塞阀部件及低阀部件的结构图 | 第22-23页 |
·本文建立的减振器数学模型 | 第23-32页 |
·复原行程的数学模型 | 第24-29页 |
·压缩行程的数学模型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第3章 减振器数学模型的数字仿真及误差分析 | 第33-44页 |
·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的应用语言及程序 | 第33-35页 |
·仿真计算的程序结构 | 第35-36页 |
·减振器数学模型的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夏利汽车前减振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36-39页 |
·夏利汽车后减振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39-40页 |
·Ford/Iveco减振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40-42页 |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及改进的修正方法 | 第42-44页 |
第4章 减振器的CAD软件设计 | 第44-52页 |
·软件的目标、技术及特点 | 第44页 |
·系统的开发原则、功能与结构 | 第44-46页 |
·主要界面与AUTO CAD程序 | 第46-52页 |
·主要的界面 | 第46-48页 |
·ObjectARX的特点、调试过程及绘制的部分图形 | 第48-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