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外文摘要 | 第4-8页 |
综述 | 第8-13页 |
第一部分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3-24页 |
一、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 | 第13-18页 |
(一) 苏联高等教育的革命化改造阶段(1917年-1929年) | 第13-14页 |
(二) 苏联高等教育的规范化整顿阶段(1930年-1955年) | 第14-16页 |
(三) 苏联高等教育的应变式改革阶段(1956年-1985年) | 第16页 |
(四) 解体前夕的苏联高等教育(1986年-1991年) | 第16-18页 |
二、 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转轨及此间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 | 第18-22页 |
(一)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改革 | 第19页 |
(二) 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轨 | 第19-20页 |
(三)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改革 | 第20-22页 |
三、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22-24页 |
(一) 俄罗斯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 | 第22-23页 |
(二) 俄罗斯国立高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 第23页 |
(三) 俄罗斯高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 第24-43页 |
一、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及政策基础 | 第24-32页 |
(一) 1992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 | 第24-26页 |
(二) 1994年“第三届教育大会-私立教育”和《莫斯科宣言》 | 第26页 |
(三) 《关于教育领域非国有化、非垄断化法》的颁布 | 第26-28页 |
(四) 1996年新版《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出台 | 第28-29页 |
(五) 1996年颁布《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 | 第29页 |
(六) 1997年出台《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草案) | 第29-30页 |
(七) 《关于俄罗斯教育政策领域的基本方针和要做的事情》 | 第30-31页 |
(八) 《俄罗斯联邦民族教育方针》(草案)的颁布 | 第31页 |
(九) 2000年新版的《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 | 第31-32页 |
二、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第32-39页 |
(一) 俄私立高校数量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二) 俄私立高校的区域分布特点 | 第33页 |
(三) 俄私立高校的办学主体构成及法律组织形式 | 第33-34页 |
(四) 俄私立高校学生状况分析 | 第34-36页 |
(五) 俄私立高校师资状况分析 | 第36-37页 |
(六) 俄私立高校的专业设置 | 第37-38页 |
(七) 俄私立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 | 第38页 |
(八) 俄私立高校的经费来源 | 第38-39页 |
三、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 第39-43页 |
(一) 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所积累的成功经验 | 第39-43页 |
(二) 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第三部分 借鉴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 | 第43-51页 |
一、 逐步建立和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立法,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有力的法障 | 第44-47页 |
(一) 建立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 第46页 |
(二) 制定民办高校质量评估制度的实施细则 | 第46-47页 |
二、 拓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 第47-48页 |
(一) 政府给民办高校以直接的财政资助 | 第47页 |
(二) 政府给民办高校以间接资助 | 第47-48页 |
三、 民办高校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 | 第48-49页 |
(一) 在定位上,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 | 第48页 |
(二) 在专业设置上,要将市场需求与自身办学条件相结合 | 第48页 |
(三) 在培养人才层次上,以专科层次为主 | 第48-49页 |
(四) 开放办学机制,走联合办学之路 | 第49页 |
(五) 积极开办函授教育和夜校教育 | 第49页 |
四、 民办高校应树立质量意识,走质量发展之路 | 第49-51页 |
(一) 在招生时,要吸引优质生源就学 | 第49-50页 |
(二) 建立民办高校内部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 | 第50页 |
(三) 建设一支优良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50-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