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早期的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 | 第8-17页 |
一、 韦伯对成本因素理论的分析 | 第8-12页 |
二、 廖施的市场区理论的提出和讨论 | 第12-15页 |
三、 对早期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评价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本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 | 第17-21页 |
一、 工业区位的综合分析(一)——格林赫特的工业区位理论 | 第17-18页 |
二、 工业区位的综合分析(二)——伊萨德工业区位理论 | 第18-20页 |
三、 对本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评论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 | 第21-33页 |
一、 行为理论的崛起 | 第22-25页 |
二、 系统分析方法的出现 | 第25-28页 |
三、 激进学派的结构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四、 对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评价 | 第29-33页 |
第四部分 对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总评价 | 第33-43页 |
一、 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说 | 第33-34页 |
二、 对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方法的评论 | 第34-36页 |
三、 前苏联工业配置论与西方工业区位的比较 | 第36-38页 |
四、 中国工业布局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 第38-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后记 | 第50页 |